,请求免掉陈仪的省主席职务,并嘱咐军统头目máo森切实注意陈仪的行动。
一九四九年二月,蒋免掉陈的省主席职务。陈闲居上海,时汤已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兼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三月,不明底细的陈仪出于对汤的爱护,又忠告汤,要他放弃防守长江,及早率部投诚,事后汤背着李宗仁,又将陈的举动密报蒋介石。蒋在奉化电令国防部保密局局长máo人凤,要他会同汤,将陈仪扣押起来。
三月中旬,陈仪在寓中遭máo森yòu捕。汤恩伯感到将陈关在上海有所不便,即用飞机将陈解押到衢州汤的临时公馆秘密监禁。五月初,浙江解放前夕,汤又下令将陈转解台湾;一九五零年六月陈仪被蒋处死。
汤在台湾期间,对自己的卖师求荣的勾当感到问心有愧,长期处于外界压力和内心矛盾之中。此间,他虽挂有“顾问”等职,但他深居简出,足不出户,隐居在台北三峡乡寓中,日渐消沉,一九五四年chūn,因查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肿瘤,赴日本医治,同年六月二十九日,病逝于日本东京的庆应大学医院,终年五十四岁。被追晋“陆军上将”。
汤恩伯曾兼任武义县sī立明招初级中学董事、董事长,多方为学校筹集资金,给学校捐资法币一百万元,捐赠房屋一座、山八十亩,少量田地,以及至今尚存的钢琴一架。
编辑本段战争生涯抗日时期抗日战争初期,汤恩伯为第二十军团军团长,参加战役包括南口血战、鲁南会战,与及台儿庄会战。一九三七年七月抗战军兴,汤恩伯即奉命率第十三军开南口布防。南口为西北关钥,一九二六年刘汝明与奉军血战之处,在战略地位上非常重要。第十三军在怀来、南口与居庸关一线与日军血战十日,直到张垣被日军突破,才不得不突围。南口血战在抗战史上威名显赫。第十三军是这一场战役的主力,伤亡一万两千六百人,占全军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五以上。
这场防御战,中**人打得勇猛、顽强、悲壮、机智。打掉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创下了一次战役日军死伤万人以上的记录,延缓了日军进攻山西的时间,使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mí梦破灭了。当时,**中央机关报《解放》周刊短评写道:“不管南口阵地事实上的失却,然而这一页光荣的战史,将永久与长城各口抗战,淞沪两次战役鼎足而三,长久活在每一个中华儿nv心中”。第十三军突围之后调河北刑台整训,汤恩伯升任第二十军团军团长,辖第十三军与第八十五军。正遇河北两路战线崩溃,汤军团抵挡突进的日军第十四师团于漳河,直到十月底才将防务jiāo给第三十二军,急调晋东,再度应援第二战区,转战同蒲路。
一九三八年一月,第二十军团调南阳整训。二月即调归德,成为鲁南会战之中坚。三月第二十军团急开临城,参与鲁南会战,并指挥第五十二军。汤氏在此役前后充分显lù其对友军见死不救的一面。在藤县不救援池峰城部听凭其被日军击溃,而当第二集团军在台儿庄正面坚拒时,汤也是坐等西北军同日军连番血战,彼此拼光了所有预备队后才发动反攻,使日军大部败而不溃,顺利逃出包围圈。台儿庄会战是抗战初期的传奇故事,但未能全歼日军获得更大战果,汤军团之功不可没也。
一九三八年五月,第五战区总撤退,汤恩伯率部撤往南阳。第五战区对撤退路线之规划甚差,所以第二十军团宁可自择路线,使李宗仁长官对汤氏衔恨甚深。一九三八年五月兼任第五战区陇海兵团总指挥(副刘汝明),旋调上高,兼第九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为武汉会战后盾。一九三七年六月,汤氏升任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一九三八年七月,蒋介石有意整顿一支攻击军,对日军后方进行战略突进,汤恩伯即受任为军委会突击军军长。这段历史少有人知,这个突击军辖第四师、第八十九师、第二百师。其中的第二百师当时是不折不扣的装甲师,军部并配署完整特种兵,可以说突击军是中国的第一支装甲军这个突击军在上高整编,但是战局恶化过速,使军委会不得不放弃反攻大计,而将汤集团军使用于瑞昌、阳新、通山一带阻击战。
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会战接近尾声,第三十一集团军调往邵阳整补。一九三九年元月开宜城,再度隶属第五战区。五月参与随枣会战,襄huā路,成为日军口中的坚强部队。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冬季攻势奉蒋介石手谕进击第三师团大获全胜,成为冬季攻势中最辉煌的一段。一九四零年五月枣宜会战,第五战区主战场虽然全面失利,中央兵团完全崩溃,但是第三十一集团军仍打的有声有sè。一九四一年二月豫南会战与敌大战于舞阳,日军再度惨遭重击。华北日军对汤氏衔恨至深,以汤恩伯部为天字第一号大敌。一九四零年后汤氏兼任鲁、苏、豫、皖四省战区的行政长官。汤氏兼长民政之后豫南大灾,但汤部大事扩军,部队素质良莠不齐。汤部为了维持军费,在重灾之区大事征敛,河南省税征起著名的“汤粮”。汤恩伯部一度发展至四个集团军,含大量游杂部队共三十万官兵,大半靠河南一省支持。所以河南四害,“水、旱、蝗、汤”之谣不胫而走。一九四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