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总司令
一九四八年八月任衢州绥靖公署主任。十二月升任京沪警备总司令。
一九四一年一月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奉蒋介石之命凭借长江天险固守京沪杭地区。,四到五月间,所部主力在人民解放军发动的渡江战役、上海战役中被歼,残部溃退厦mén,五月任国防部厦mén指挥所主任。七月任金mén厦mén防卫部主任,八月任福建省主席兼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厦mén分署主任。十月二十九日由金mén去台湾,任台湾“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一九五零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闲赋在家。
一九五三年一月率国民党军事代表团访问日本。
一九五四年五月赴日本医治胃疾。六月二十九日在日本东京庆应大学医院去世。七月葬于台北县南宫之壶山,后迁葬于五指山公墓。病逝后被追晋陆军上将。
汤恩伯,rǔ名寄法,亦名其法,克勤,国民党军高级将领。浙江金华武义汤村人。一九一六年先后在浙江省立七中及浙江体育专科学校读书;一九二零年汤恩伯入援闽浙军讲武堂,毕业后任浙军第一师排长;一九二三年得到好友鲍经田的资助,受小学同学、武义首富童维梓之邀,同往日本,于次年考入东京大学法科;后因为留学费用无着,不得不于一九二五年三月辍学回国。在日本他认识了蚕桑学校学生王锦白,后与前妻离异,与王结婚。王锦白是浙军师长陈仪之义nv,同年,在陈仪推荐下,汤恩伯官费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学习。一九二六年夏,汤恩伯完成学业回国,在陈仪部担任少校参谋,同年十月,随陈仪率部投奔国民**军。一九二八年汤恩伯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事教官,在校期间著《步兵中队教练之研究》,博得蒋介石赏识。北伐战争期间,汤恩伯效命蒋介石,从此飞黄腾达。抗战爆发后,汤恩伯在河南大力扩充势力,麾下一度达到四十万人之众。为维持部队数量汤部军纪崩解,大肆掳掠民间,民怨甚深。国共内战末期,原浙江省主席陈仪有意起义,遭汤逮捕,押解来台。一九四九年后,汤恩伯去台湾,不再担任职务,一九五四年病故于日本。
曾任国民**军总司令参谋作战科长,京沪杭警备司令部总司令兼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一九一六年汤恩伯进浙江省立七中读书,后转入浙江省体育专科学校学习,毕业后曾留校任教。后在湖州警察局、武义东皋警察所当巡警,均为时不长。
一九二零年入援闽浙军讲武堂,毕业后任浙军第一师排长。
一九二三年得到好友鲍经田的资助,受小学同学、武义首富童维梓之邀,同往日本,于次年考入东京大学法科。不到一年,留日费用无着。
一九二五年三月辍学回国。在日本他认识了蚕桑学校学生王锦白,后与王结婚,并与前妻离异。王是浙军师长陈仪之义nv,从此,汤就认陈仪为岳父,由陈推荐,以官费保送汤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继续学习。
一九二六年夏,汤恩伯完成学业回国,进孙传芳的浙江陆军第1师陈仪部任少校参谋。同年十月,汤随陈仪投奔国民**军。
一九二七年经陈推荐先后任南京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处中校参谋、作战科长,参加北伐战争,得到蒋介石的赏识,成为蒋的亲信。同年,南京国民政fǔ成立,汤曾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第一大队上校大队长、第七期第一总队少将副处长。继后,又历任陆海空总司令部参谋处少将参谋、第二教导师第三旅旅长、陆军第四师副师长兼第十旅旅长、陆军第二师中将师长、第八十九师师长等职。
一九二八年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事教官,继任学生总队大队长,在校期间著《步兵中队教练之研究》,博得蒋介石赏识。
一九三一年起,任第二师师长、第十三军军长等职。
一九三五年冬任第十三军军长,后又任军团长,为蒋介石嫡系之一。
一九三七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指挥所部在南口地区抗击日军进攻,予敌重创。十二月任第二十军团军团长。翌年三月率部参加台儿庄会战。六月任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先后参加武汉保卫战等。
一九四二年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鲁苏皖豫边区总司令。
一九四四年四月在豫中会战中所部溃败,受撤职留任处分。九月调任黔桂边区总司令。一九四五年三月任陆军第三方面军司令官,率部参加桂柳追击战。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任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
一九四六年五月任首都卫戍司令。六月任陆军副总司令。
一九四七年chūn兼第一兵团司令,率部参加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五月所部整编第七十四师被全歼。
一九四八年八月任衢州绥靖公署主任。
汤恩伯在一九四八年冬任衢州绥靖公署主任期间,浙江省主席陈仪因不愿与蒋介石同归于尽,准备通电起义。为确保起义安全,陈在上海晤见汤恩伯,对他进行了起义的鼓动活动,要汤一同起义。事后,汤电告蒋介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