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九章 治理辽东(3 / 3)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束了自己悲壮的生命。

    萧干之死,对于大宋来说,是解除了一大军事威胁。

    萧干的首级后来被献于宋军,吴玠派人护送至京城,呈交朝廷。

    赵俣得知后下达诏书,特赦投降大宋的奚人,要求各地方官妥善安置和治理分配到其地的奚人。

    萧干的妻子名叫耶律阿古,她被捉以后,跟不少奚族美人一块,被吴玠送给了赵俣。

    其后,奚军残余部众转战于撒葛山一带,最终被折可求和刘光世击败,奚国彻底落下了帷幕。

    奚人的结局只是辽东地区众多部落的一个缩影。

    大宋以“化胡为汉”为核心,铺开一套兼顾安抚与同化的治理体系。

    对于此前因饥荒投宋的奚人及后续归降的部落,大宋并未将其集中安置,而是延续“分散编入”策略。朝廷下令,将这些部族人口按户拆分,每三五户便嵌入辽东新建的城邑,与迁徙而来的中原汉民交错居住。

    ——对主动投诚的部落首领,授予虚职散官,将其家属迁往中原腹地居住,实则作为人质;对普通部族民众,分配耕地与农具时,优先保障积极学习汉俗者,通过利益激励引导其主动融入。将每支归附部落按家庭单元拆分,以三到五户为一组,分散编入新建城邑,且同一部落的拆分单元需间隔至少五十里。此举打破传统部族聚居模式,使部落首领失去对部众的直接掌控,避免形成割据隐患。

    为保障安置成效,赵俣特批粮款,要求地方官府为胡人部落分配耕地与农具,同时选派中原老农传授耕作技艺,从生产层面推动胡汉融合。

    在行政架构上,大宋彻底摒弃辽代的部族制,全面推行郡县制。在已经收复的辽东地区设十二州,州下置县,县下设乡、里,各级官吏均由朝廷委派中原士人担任。为削弱部族势力,大宋严禁部落首领继续统辖旧部,同时吸纳部族中识文断字者担任县衙小吏,既给予其身份认同,也借助他们沟通胡汉民情。

    朝廷鼓励商人北上建厂,鼓励胡人进入工厂“打螺丝”,让他们从现实的一面发现,每天当牛马,比去劫掠好过太多了。

    而从锦州到辽东前线的铁路贯通后,大宋种种先进的商品进入辽东,而辽东的皮毛、药材、木材也通过铁路运往中原,贸易往来中,汉语成为通用语言,中原的幸福生活、习俗等随之在胡人中普及。

    为加速文化同化,朝廷还在各州城设立官学,强制胡人子弟入学攻读儒家经典,同时允许胡人私塾教授汉语典籍。地方官府还定期举办“汉俗节”,组织胡汉民众共同参与祭孔、端午、中秋等活动,通过文化浸润,让胡人逐渐认同中原文化。

    赵俣君臣相信,如此数十年后,辽东地区必将胡汉界限模糊,新建城邑遍布原野,昔日的部族聚居地,彻底融入大宋版图,成为大宋东北疆域的稳固屏障……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