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ibiquxs.org
大清早的大殿之上。
李治手持玉笏:“臣再议士子下乡之策。往日所行,多流于形式,或为镀金之阶,或成扰民之举。臣以为,当改弦更张。令新科进士及国子监优异者,分赴各道州县,非为观风问俗,乃需实任其职或协理刑名或督办河工或参与清丈田亩。以三年为期,考其政绩,察其民望。上等者擢升,下等者罢黜。更需将魏国‘士子下乡’之良法细化,令其与地方官吏同考同罚,使其知民生之多艰,解实务之繁难。”
殿中一时寂静,这番言论比之前更为尖锐,直指科举取士与实务脱节的积弊。不少靠诗赋文章晋身的官员面露不豫,却无人敢率先发声。谁都清楚,太子身后站着的是谁,而那位最厌烦的便是空谈误国之辈。
龙椅上,三娘指尖轻叩扶手,未置可否,目光却扫向文官班首的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出列,缓声道:“殿下心系黎庶,老臣感佩。然士子苦读多年,方得功名,即刻派往乡野,是否太过严苛?且地方事务盘根错节、乡绅豪强林立,非年轻士子所能驾驭,若生纰漏,反为不美。”
“长孙相公所虑,亦是我之虑。”李治应对从容:“然观魏国,其士子下乡非止‘观政’,实为‘理政’。江南道乐平县代县丞张柬之,年未弱冠,便主持一县刑名,去岁断积案十七宗,无一旁错。其县学堂、医馆、水渠,皆在其督导下焕然一新。何也?盖因上有明师指点,下有章程可循。我大唐何不效之?可先于京畿试点,选派干练官员带队,定立明晰权责与考核。若连一县之事尚不能理,将来何谈辅佐君王,治理天下?”
他提及张柬之,更是搬出魏国实例,堵得长孙无忌一时语塞。
这时夏林的声音从殿门处懒洋洋传来:“吵啥呢?”
众人回头,只见他不知何时倚在殿门框上,手里还拿着个蒸饼,仿佛只是路过听到里头热闹过来看一眼一般。
“陛下。”夏林对着御座方向随意拱了拱手:“太子这提议,我看行。我这儿正好有个现成的法子,给你们打个样。”
他三两口吃完蒸饼,拍了拍手上的渣,踱步上前:“那帮小子丫头,不是要选伴读选妃么?光看脸看家世不行。不如我出几道题考考他们。题目嘛,到时候就贴在东宫外墙,谁有兴趣都能去看看,也算给天下士子打个样,看看往后朝廷选才看重的是什么。”
满殿文武,包括李治皆是一怔。夏林是真要将那日宴席上的话付诸实施,而且如此大张旗鼓!
“题目分三份。”夏林伸出三根手指:“一份考民生,一份考经济,一份考战争。每份里头有三道小题,一道大题。小题是概念题、思维题,大题是实务策论。限时十日交卷。答卷直接送到我这儿。”
他目光扫过全场,带着点戏谑:“放心,不考四书五经,不考诗词歌赋。考的就是他们有没有脑子,眼里有没有活儿,心里有没有人。”
退朝的钟声显得格外悠长。消息如同插上翅膀,瞬间传遍宫闱,飞向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
未及午时,东宫外墙那面巨大的告示牌前,已被围得水泄不通。各色人等,从锦衣华服的世家仆从,到布衣青衫的寒门士子,乃至好奇的商贾百姓,皆伸长了脖子,看着墙上墨迹未干的三大张考题。
民生卷小题:
一、长安一坊,有住户千,水井十口,今有三口废淤。若你是坊正,如何说服其余七百户共同出资疏浚?请列出三条以上可行之法。
二、春耕在即,有农户因田界争执械斗,致一死三伤。你为县尉,如何处置可既平怨愤,又不误农时?
三、假设你奉命推广新式纺机,已知其效率倍增,但造价高昂,且旧机尚能使用。如何引导织户自愿更换?请设计一套说辞。
经济卷小题:
一、西市胡商欲大宗采购丝绸,但要求赊欠三月。你为商号主事,如何定契可保本逐利,兼防风险?
二、朝廷欲增盐税,预计每斤增两文。试析此举对关中百姓生活、盐商经营及朝廷岁入之具体影响。
三、若有豪商欲垄断长安炭薪,你主事市舶司,当如何应对以稳物价、护民生?
战争卷小题:
一、我军骑兵三千,敌步卒五千据城而守。城中存粮可支半月,援军月余方至。你为将领,选择围困、强攻还是诱敌?请述理由。
二、行军途中,遇大河阻路,桥梁已毁,舟筏不足。限一日内全军渡河,你有何良策?
三、细作回报,敌将于三日后生辰,军中必松懈。你欲夜袭,请制定详细行动计划,包括路线、时机、兵力分配及撤退方案。
而每一卷的最后,皆有一道触目惊心的大题:
民生大题:试析“士子下乡”之利、弊、难、策。若你为首批下乡士子,至一贫困县,首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什么?具体如何施行?
经济大题:假设你为长安令,国库空虚,陛下欲修葺宫室,同时百姓税赋已重。你如何筹措修葺款项而不增民负?请设计一完整方案,需列
最新网址:wap.ibiquxs.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