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章 粗鄙之言(2 / 3)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说影响其实并不大。

    在大多数美国人眼中英国就是最强的,而在了解实际情况的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那么在乎输赢,因为无论哪方胜利,他们都有好处,都不会威胁到他们现在的生活和地位。

    大多数底层民众则是看政府宣传什么,舆论说什么。

    当然也有一部分底层民众是出于本能的想要反抗侵略,南方的民众则是多了一条保卫他们的奴隶制传统。

    富兰克林总统虽然抗战意志并不坚定,但现在美国背后最大的金主是野猫银行。

    弗兰茨自然想宣传什么就能宣传什么,尤其是抗战这方面弗兰茨可是太过熟悉。

    此时的美国人很容易就被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宣传手段所影响,再加上一些政客和有实力的乡绅的配合,美国人的怒火很容易就被点燃。

    “我的朋友们!美利坚的选民们!拿起你们的步枪!拿起你们的斧头!站起来!

    我们不要英国人的国王!我们不要他们的关税!我们不要他们的胡说八道!

    那些入侵的英国鬼子会说‘噢!我们是绅士!我们要给你们带来文明.’。

    放屁!他们是骗子!是小偷!是强盗!

    我们绝不会上当!

    加入我们!美国需要你!

    我们会赢的!我们会大赢特赢!

    我们会把每一个英国佬都赶回到他们的岛上去!

    我们曾经做到过一次,现在和未来我们还能做到无数次!

    上帝保佑美利坚!”

    身在美国的情报人员没想到会接到如此粗鄙的发言稿,这与奥地利帝国风格完全不同,大概是想避嫌吧。

    不过这也太过粗鄙

    其实米娅作为弗兰茨的书记官,她也不太清楚弗兰茨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东西,简直就是一个老农的发言。

    “说服对方,最好用对方能听得懂且喜欢听的话。”

    弗兰茨如是回答道。

    这番话的效果非常好,最终被复印了上千万份,成为此时美国最畅销的纸质作品。

    美国方面此时对于那些从奥地利回国留学归来的军事人才已经完全转变了态度。

    如果说之前他们只想狐假虎威或者找人背锅的话,那么现在他们已经将这些人视为美利坚的救世主,就连戴维斯这位南方派的领袖也神气起来了。

    毕竟之前美国本土的那些将领可是一败涂地,温菲尔德·斯科特的名声更是一落千丈。

    既然好用,那就要拼命用。

    在第一线指挥作战的几乎全换成了奥地利帝国的留学生,这样也有好处,那就是他们的配合更加密切,彼此也更熟悉。

    而奥地利帝国的战争哲学和主流或者说和法国的进攻战术完全不同,奥地利帝国研究的更多的是防御作战,研究的就是用优势兵力进行全方位防御。

    可以说是完美适配此时的北美战场,这些奥地利帝国的留学生在得到指挥权的第一时间就开始造墙、挖战壕,恨不得直接将英军给围起来。

    其实从一开始弗兰茨根本就不觉得美国人会输,因为英国太小了,他们的行动更加小家子气。

    想要打下美国这样规模的国家,仅靠几万,乃至十几万人简直就是个笑话。

    英国不过是一个岛国,无论人力、物力都难以与占据北美大陆最精华部分的美国相比。

    英国人的精打细算也害了他们,殊不知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抠抠搜搜的进攻只会让他们坐失良机.

    英国人如果无法短时间内将美国逼降,那么结果必然是英国人被活活耗死。

    这可不是过去,一场战争可以打上几十甚至上百年。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流越加频繁。

    那种稳定的战争环境已经不复存在,英国政府真想打几十年恐怕早就被他们的民众和社会精英们推翻了。

    当然就算是英国人一开始就全力以赴,他们也很难取得最终胜利,毕竟奥地利帝国还未真正出手。

    只要其他国家的损失大于收益,那么即便奥地利帝国的收益再小,获得的相对收益也是最大的。

    英国就很挣扎了,北美战事的突然受阻,近东地区一塌糊涂,印度地区更是直接采取了放生的态度。

    英国再想恢复到之前世界霸主的状态可就难了,但有一点让弗兰茨没想到,那就是英国人居然还没有退出近东,俄国人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实际行动。

    弗兰茨看过奥地利军事观察员从前线发回的报告,他觉得历史上俄国人在克里米亚输的真不冤枉。

    即便此时奥地利帝国解决了俄国的后勤问题,俄国人在战场上的表现依然很糟糕。

    这并非是俄国士兵太过懦弱,恰恰相反他们十分勇敢,只不过死的毫无意义。

    俄国人依然在沿用拿破仑时期的战术,不过这样也许有些侮辱拿破仑了,俄国人使用的是最原始的密集步兵纵队战术。

    密集步兵纵队战术是俄国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