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章 粗鄙之言(3 / 3)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在反法战争期间发现的一套极有效率的进攻战术。

    这种战术可以有效集中力量打击敌军一点,同时密集纵队可以相对快速地通过战场上的死亡地带减少受击面积。

    密集的纵队还能给士兵们提供勇气,最重要的是容易训练。相对于保持合理间距的线列,让士兵们肩并肩,前胸贴后背排成几列更加容易。

    此外密集纵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骑兵的冲击,毕竟士兵们只要不直面骑兵也就没那么害怕了。

    与游戏中不同骑兵冲散步兵队列往往不是通过直接的撞击或者砍杀,大多数队列都是在骑兵冲过来之前自行崩溃的。

    即便是面对精锐,骑兵往往只需要砍倒几名士兵就能造成整个队列的大崩溃。

    不过纵队的士兵是向前看的,而且间距小,密度大,比起单薄的线列自然更加坚韧。

    只可惜随着时代的变化,武器的命中率和火力都有了很大提升。

    即便是在反法战争时期几发实心铁球直接命中纵队也会造成士气的大崩溃,更别说榴霰弹和高爆弹被大量应用的此时。

    俄军的纵队就像活靶子一样,实心弹一炮就能打穿一大串俄军,榴霰弹和高爆弹更是一炸一大片。

    一条路上俄军尸体流出的鲜血和内脏甚至会让后方的士兵脚打滑,即便如此那些俄国军官还是一个劲儿地喊着“进攻!进攻!”

    进攻失败之后,那些军官往往会在聚餐上说起自己的士兵和之前的战斗,他们经常抱怨自己的士兵不够勇敢,火炮的威力不够大。

    按照奥地利帝国军事观察员的说法,那些俄军军官都应该上军事法庭。

    尤其是那些炮兵指挥官,他们自己都不了解火炮的性能,就会一个劲儿地催促让炮兵快速填装、快速射击。

    不但如此,他们还很怕火炮遭受损失,所以将炮兵阵地设计得尽可能远离战场。

    结果便是极低的命中,以及极低的杀伤效率。

    可以看得出来奥地利的军事观察员们对俄军的指挥怨念很深。

    其实这也很正常,奥地利帝国派出的军事观察员全都是经过重重考验的卷王,他们不但有着大量的理论知识,更有在一线摸爬滚打的经历。

    而俄军的指挥系统里充斥着大量官僚和贵族子弟,很多俄军军官都是世袭得来的,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上战场,之前甚至连一本关于战争的科普读物都没读过。

    如果仅仅是缺乏军事素养也就算了,这些贵族的自尊心往往让他们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甚至让那些试图改变他们看法的低级军官去送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