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但其主要的消费品却长期短缺;苏联拥有当时世界最多的耕地,但粮食却连年歉收,不得不huā大笔外汇进口粮食;苏联的宇宙飞船可以到达月球和火星,汽车却故障频出且耗油惊人;许多苏联百姓家里的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很多人经常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却开始深入苏联普通公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心灵深处。迪斯科、爵士乐等西方文化成为年轻人的时尚,一度根绝的吸毒现象开始风靡一时,社会治安状况大大恶化。据统计,在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大约形成了两千四百个黑手党组织,并且这些黑手党大都有官僚背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莫斯科已和纽约一样,成为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大城市之一。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经济改革没有间断过。改革涉及的面比较广泛,使苏联的经济管理体制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个时期的改革主要是减少中央的指令xìng计划指标,改革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方法和扩大企业自主权,强调利润对企业领导和工人的物质刺jī作用。其实质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以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经济手段管理经济。这个改革在当时曾一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使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都达到了鼎盛期。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改革对苏联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命令式的经济管理体制没有根本的触动,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如何持续增长这一实质xìng问题,到七十年代后半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慢了下来,苏联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弊端暴lù得日益充分。究其原因其一,理论上对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机制调节经济的作用缺乏认识,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还组织了对东欧国家“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批判,从而阻遏了对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探索。其二,实践上由于“新经济体制”的实行,面对所出现的片面追求利润、忽视产品质量、盲目滥发奖金,不顾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等等问题,没能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害怕改革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动摇其权力基础,因而改革逐步收缩,出台的改革措施被取消,致使经济体制改革半途而废。
在勃日列涅夫的领导下,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逐渐演变成霸权主义。苏联不但把自己推行社会主义的模式强加给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干涉别国内政,还不惜动用军事手段来推行这种干涉。一九六八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镇压布拉格之chūn,不久勃列日涅夫就推出了其有限主权论,为其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暴行作辩护。:“……当出现对整个社会主义大家庭威胁的时候,这就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人民的问题,而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共同的问题和关心的事情了。当国内外社会主义敌人直接行动威胁社会主义阵营的共同利益”的时候,就要以“军事方式援助兄弟国家来消除这种威胁的行动”。一九七零年六月,他对苏联选民讲话时,又说:“苏联是个位于欧洲和亚洲广阔区域上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使我国的对外活动负有特殊的责任。而我们也不能回避这一责任”。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曾经对勃列日涅夫主义进行批评和谴责。一九六八年八月,南斯拉夫南共联盟中央全会上提出对对苏联的有限主权论、国际专政论等内容加以谴责。一九六八年十一月,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指出“限制或放弃华沙条约某一成员国的主权的理论(即有限主权论)不符合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准则”。一九六八年到一九六九年,中国的两报一刊社论批判勃列日涅夫主义为霸权主义,是“社会帝国主义的强盗理论”。在他任职期间,苏联对外进行了一系列侵略扩张活动,包括一九六九年三月和八月侵犯我国领土珍宝岛和铁列克提地区,一九七八年十二月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出兵入侵阿富汗等等步骤。
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在与我国边境接壤地区增派重兵,在méng古驻军和设立导弹基地,造成中苏关系不断恶化。他逝世前几次讲话中,表示“真诚地希望同中国关系正常化”,愿与中国“继续就边界问题举行谈判,就改善关系的措施达成协议。”
勃列日涅夫当政的十八年也是中苏关系起起落落最大的时期之一。一九六四年赫鲁晓夫被政变推翻后,中国政fǔ派出了以周恩来为首的党政军高级代表团到莫斯科参加十月**节的庆祝活动,顺便试探苏联的对华政策。在酒会上,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走到贺龙元帅面前说“我们把赫鲁晓夫搞掉了,你们还不把**也搞掉?这样就天下太平了。”当周恩来要求苏方道歉时,勃烈日涅夫承认马利诺夫斯基说的是酒话,但他强硬的表示,在对华关系上,他和赫鲁晓夫没有一点不同。结果这句话将中苏关系再次推向冰点。
一九六九年三月,中、苏两**队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装冲突。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十分强烈。在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等人的强烈主张下,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