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有时是臆想出来的改组造成了神经过敏状况。”他逐步对赫鲁晓夫时期一些不得人心的作法进行修补,重新确立党高于一切的原则。一九六四年十一月,他将两年前改组的工农业党组织合并,建立了统一的州、边疆区党委会。一九六五年六月,他取消了经济行政区各级国民经济委员会和部ménxìng国家委员会,成立了全苏和加盟共和国各部。采取稳定干部队伍的方针,不再搞大换班和频繁调动。对斯大林的评价逐渐肯定一些,允许在宣传和文艺作品中正面提到斯大林,并在斯大林的墓前设置了半身xiōng像。他本人曾称颂“斯大林为首的国防委员会领导了反击敌人的一切行动”,“在动员苏联所有力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仍允许继续攻击斯大林,一九六六年把一些反斯大林的作品列入“列宁文艺奖金”候选名单。
勃列日涅夫收起了赫鲁晓夫“全面展开**建设”的口号,代之以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一九六七年十一月,他首次提出“发达社会主义”的概念,宣称,苏联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即“各尽所能,按劳付酬的原则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一九七七年,他进一步阐述说,“成熟的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是从资本主义走向**道路上一个相当长的发展阶段”,这个社会的宗旨是“依靠强大的先进工业,依靠大规模的高度机械化农业,把越来越充分地满足公民的多方面需要作为社会发展的直接的主要目标。”
勃列日涅夫任职期间,苏联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有所增强。一九六五年至一九八一年期间,苏联国民经济固定生产基金增长二点二四二倍,社会生产总值增长一点四六倍,国民收入增长一点四四倍,工业产值增长一点七七倍,农业平均产值“十五”计划期间比“七五”计划期间增长百分之五十。勃列日涅夫认为“发展重工业,过去和现在都是苏联经济政策的不变原则”,是完成一切国民经济任务的前提。为此,他把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工业投资用于发展重工业。他尤其重视发展军事工业,强调发展战略核武器和远洋海军。这使苏联军费开支不断增大,从一九六五年的三百二十六亿美元到一九八一年增至一千五百五十亿美元,即增长了…七五倍,占苏联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
一九六五年,秋明地区的萨莫特洛尔油井投产,第二年,乌连戈伊天然气田投产,庞大的秋明油田已具备全力发展的规模。仅这乌连戈伊的储量经查明就占世界总储量的百分之四十这是一笔大得、多得难以想像的财富。于是,苏联经济的发展立即卷进了一道勃列日涅夫意想不到的轨道。这时,勃列日涅夫六十来岁,身体健壮,jīng力充沛,又具有一番救国家于危亡的干劲和理想,再加上他的身边有一批能干的实干家辅佐——柯西金掌管经济,安德罗bō夫致力内政,葛罗米柯主持外jiāo,几朝理论元老苏斯洛夫给他出谋划策,一时间国家呈现出热气腾腾的发展趋势。他们把目光投在石油上,一切以油气为重点来决策国内外大事。很快就又有了苏尔古特等大油气田,一九七四年苏联的第二条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有三千一百公里通车,油气可以沿这条铁路线西去俄罗斯欧洲部分、东欧国家和西欧,东去太平洋。自此,西西伯利亚的石油和天然气成了在苏联创造奇迹的神大量的石油运到国际市场,赢得了滚滚的财源,可以进口大量的粮食、食品和日用工业品了。于是,勃列日涅夫可以理直气壮地宣布降低物价,可以欢宴饮乐、歌舞升平。
这种普通劳动者的冲天干劲和辉煌业绩,这种苏联历史上少有的欢乐和繁荣气氛使勃列日涅夫兴奋得忘乎所以了。一些身旁的人和那些他提拔起来的官僚开始吹捧他是当今的“伊里奇”〔列宁和勃列日涅夫的父名都是伊里奇,“两个伊里奇”就是指勃列日涅夫是当代的列宁”。〕,他执政的岁月是“从伊里奇到伊里奇”的时代。勃列日涅夫再也没有那么多的、那么大的干劲了,他沉湎于美丽的幻想之中,想把数代领导人干而未竟的事业在他的手中全部完成。于是,就有了“发达**”之说。
勃列日涅夫时期也遇到不少经济难题,比较突出的是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降。苏联“八五”、“九五”、“十五”计划期间,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百分之七点一、百分之六和百分之…八,工业产值平均增长率分别为百分之八点五、百分之…四和百分之…四,由于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国民经济各部mén发展比例失调。从一九七九年开始农业连年减产。农业产值一九七九、一九八零和一九八一年分别下降百分之…一、百分之二点五和百分之一点九。农业不振严重地影响国民经济,特别是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造成市场供应紧张。此外,现行经济管理体制的许多弊端仍未消除,如经济决策权过多地集中于领导机关;企业本来就不多的自主权仍不断受到侵害;现行的经济体制不适应集约化方针的推行;价格的制定不利于采用新技术和生产新产品;官僚主义、平均主义、资金làng费和贪污盗窃严重,等等。
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的苏联,国民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