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这个计谋,个个目光灼灼,难掩心中的兴奋。
有人道:“公孙先生此计甚妙,等明日之事暴露,再将此事引到齐王身上,必叫他们狗咬狗。”
公孙仲淡淡点了点头,又道:“近几日陛下派在外头监视的人似乎少了许多,这倒是个值得欢喜的消息。”
近段时日端王老老实实,本分做人,宣德帝的在外面日夜点着,一直没有见到他有什么出格的举动,近几日也不知他在想什么,将府外监视的人撤走了许多。
端王又道:“圣上如今变着法的为太子谋算,这次赐婚的事只是个开始罢了,接下来他若继续动作,势必会引起齐王和晋王二人的不满。”
公孙仲赞同,“殿下所言甚是,现在我们要做的便是,等还有乱。这等便静候时机,时机一到,该我等出手时必然要毫不犹豫地出手。这乱嘛,自然是搅乱局。目前这局势实在是太过太平,太子,齐王和晋王这三方,早该斗起来了。”
端王闻言一笑,“明日,便该乱起来了。”
*
宣德帝寿辰这日场面极为盛大,十分壮观。
上午宣德帝在太庙祭拜先祖,祭罢,当场作下一诗,以感父母生养之恩。
同时宣德帝下令断屠,意要之后的三日内民间都禁止屠宰牲畜,刑犯若要行刑的也需改日再行。宣德帝还下令取消宵禁,街上张灯结彩,处处欢腾,百姓禁穿素服,人人需得光鲜亮丽。
这一日普天同庆,天下大赦,天子与百姓同乐,无不彰显皇恩浩荡。
皇城之内到处张灯结彩,挂满寿幡,寿幡上面写满了百官为皇帝的祝词,另各设戏台,上面表演着各种吉祥的乐舞杂伎。
约莫巳时,百官与诸国来使纷纷入宫,以赴圣上的寿宴,皇城外车水马龙,百官的车驾排的长队密密麻麻。
一些百姓深感声势浩大,出于好奇的心理早早便在皇城外扎堆围观着。百姓们虽是扎着堆,却也极是有序的,他们只在道路的边角围观,并不会胡乱的跑到街上,毕竟此时街上到处都是高官车马,若是一个不慎冲撞了贵人那就糟了。
是以这些离皇城近的百姓们,也接到了宫中发来的寿桃银果等吉祥物,得了这些东西的百姓们一个个笑裂开了嘴,直言回去将这些供奉,以仰天威。
百官和诸国来时入宫之后便从笑眯眯内侍们手中接过寿桃等物,一边一个劲儿的说着吉祥话,一边依次将自己的寿礼呈上。
这献上寿礼也是有讲究的,一般官员的寿礼只需将寿礼放下,自有内侍将之登记在册。
但深受圣宠的宠臣或是稍有权势的官员,其寿礼便要放在另一旁,等一会儿在圣上面前唱寿礼。
太子和几个亲王的寿礼毫无疑问自然是归在唱寿礼那一列的。
待到百官与诸国来使一一于御殿就座之后,便听内侍总管陈德道:“圣人到!”
与此同时,响起了九道开路的净鞭。
鞭声响起的同时,撑着卤簿的内侍们开道而来,接着便是身着一袭赭绣金龙袍,头束金冠,面容威严的宣德帝迈着稳健的步子缓缓行来。他的身后跟着各宫妃嫔,同样也伴随着声势浩大的仪仗。
宣德帝移至首席,百官齐齐起身,整齐划一地行礼,“参见陛下,愿陛下福寿永驻,寿比南山。”
恢弘整齐的声音响彻于耳,十分宏大。
待到所有人都一一落座之后,今日的重头戏——唱寿礼,便要开始了。
唱寿礼也要依照辈分儿来,皇室里一些德高望重的宗室的寿礼唱完之后,便轮到与宣德帝同辈的兄弟了。宣德帝而今在世的兄弟仅有楚王和赵王
只听内侍捏着尖利的嗓音唱道:“楚王献南海珊瑚树一对,祝陛下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话音一落,便有几个大力的内侍抬着一个玄黑描金的盒子上殿,只见那盒子里放着两株半人大小的南海珊瑚树,当真是殷红入血,流光璀璨。
宣德帝一看,笑道:“好!甚好!”
楚王的寿礼撤下后,便该由圣上的几个儿子献上寿礼。首先献上的自然是太子的寿礼。
只听内侍唱道:“太子献上镶铜镀金螺丝玉如意一对,祝陛下圣体康泰,国运昌盛”
宣德帝看着太子的寿礼也是一笑,连声道:“好好好,太子有心了。”
太子的寿礼献上的时候,晋王在一旁握着手,心中满是怨愤和不甘。依照辈分,他为兄长,应当他的寿礼先唱,可偏偏太子却唱在他的前头,这叫他实在是气愤不已。不过想到自己千辛万苦寻来的血玉雕刻成的如意,他的心里便平衡的多了。
待会儿他的寿礼一出,看谁还敢与他争锋!
齐王看着太子的礼物明明并无出彩之处,却仍是惹得宣德帝面上笑意连连,眸色不由暗了暗。
端王在一旁将各方人马的神色不动声色的收入眼中,心中扬起了一抹快意。他的视线落在将晋王的寿礼搬上来的内侍身上,眸中扬起了一抹期待的神色。
好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