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很常见的龌龊手段,在洋人那里根本不算什么的。”
张大安很淡定,根本不在意这些,跟起家不干净的公司不一样,“张安健康”是经得起任何放大镜检查的。
而“张安健康”的根基又很稳,外资就算想要动手,也只能走老一套的制造热点事件来削弱“张安健康”的品牌价值。
但是这一套并不适用“三连状元”,谣言对常规企业的伤害是很容易造成一蹶不振的,可要是硬实力很强,那就是以卵击石,只要度过谣言扩散期,反而会助涨商誉。
道理很简单,相当于做了一波大型宣传,比什么广告都好用。
实际上这在国外也是一种营销手段,“造谣-辟谣”模式别看套路老,骗年轻人非常容易,老人反而不吃这一套。
而且跟年轻人的知识水平完全不挂钩,文盲吃这一套,大学生还是吃这一套。
毕竟年轻人一点就炸这是正常的,真正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年轻人,千万人挑不出几个像样的来。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一点就炸,又怎么可能不断自我提升呢?
都是相辅相成的。
“其实我并没有打算在保健品这一块跟外资碰个头破血流,不是怕了外资,也不是怕了跟外资合伙的人,而是我准备了二十个亿打算在手机市场跟人拼一把。”
“……”
“……”
“……”
简简单单一句话,把关长生、马爽他们都给吓到了。
不过他们要是知道张大安这是收着说的,表情会更丰富。
张大安准备的资金,可不是二十个亿,“状元星”的利润都会砸进去,同时多家“国投”都打算继续跟进。
光庐州市就东拼西凑八个亿准备陪张大安玩,原因很简单,之前科大去江宁工学院交流,已经看到了“张安电子”的最终产品方案。
手机本身不是重点,重点是“张安电子”有个“手机设计打包方案”,想要投资生产手机的企业或者个人,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采购方案,剩下的,就是零件拼装。
唯一要说带点技术含量的,就是生产方可以再从“张安电子”购买调试服务,也可以自行委派工程师到“张安电子”进行联合调试。
如果只是国内这点儿动静,那根本不算什么,“德州仪器”其实去年就已经接触了江宁工学院,然后参与到了一个通信基带项目中,暂时还没公布,不过行业里面已经有所耳闻,科大作为学术圈颇有实力的,自然也就早早知晓。
唯一不确定的就是在芯片设计和加工上,会不会统一配套。
这里面设计是一块产业,加工是另外一块产业,各有各的难度。
今年“高通”也已经派人过来游说,大概意思就是双方合作,或者就是国内设计方放弃自行设计,由“高通”来提供方案,在这个基础上,专利费用可以适当降低。
国际上的调研机构也分析过“张安电子”,感觉无从下手,没有太好的办法一波打死,主要还是跟“张安电子”的资金来源十分多元化有关,而且资金非常健康,健康到调研机构主动联系“张安电子”,打算投个两三千万美元。
如果说“张安电子”是单一业务,一把就能打死,可惜“ZA”官网下方挂着的企业类目,跨度之大,涵盖面之广,想要“围歼”的成本需要两千亿以上。
除非是国家级的战略博弈,否则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必然是在商业上进行谈判合作。
更何况这时候在偷鸡的国内企业并不是只有“张安电子”,甚至可以这么说,“张安电子”还是最弱的那一家,像“花瓣”公司在日本已经在谈一个大合同,其中有一个东西就是预研的3G基带芯片,不过不是以后被人耳熟能详的“麒麟”,而是“巴龙”。
“巴龙”真正在消费市场被人熟悉,还是因为搞出了第一颗5G基带芯片,但在产业端的成功,比“麒麟”早得多。
所以真要说搞死国内的产业,要“围歼”也是先打“花瓣”公司这种技术密集度极高的专业公司,而不是“张安电子”这种草台班子。
张大安跟江宁工学院搞定“手机设计打包方案”的时候,其实国内主力游说集团,恰好就是客户之一的“幻想”公司,“幻想”公司的意思是一起开拓手机市场,由它们来搞定专利授权,以最快速度占领华东六省一市的市场。
从合作角度来看,“幻想”公司的提议是不错的,能赚大钱和快钱,但是“张安电子”不缺快钱,更不缺投资,所以合作也就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进一步深入。
此时张大安跟关长生、马爽他们透露了“张安电子”的投资力度,其实也是已经敲定了方案和发展路线,所以现在可以随便说了。
到明年后年,原先从新东圩港中学考出去读计算机或者互联网专业的学员,就可以直接来“张安电子”实习、入职。
基本上随着时间推移,“张安电子”是为数不多不需要担心人才库的新兴高科技产业公司,甚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