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3 超级产品开发团队(2 / 4)  重生的我没有梦想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将研究部门设置在了仙林大道的旁边,跟“张安健康”的生产部门就隔了一个围墙。

    土地和建筑都是现成的,只不过里面什么都没有,设备什么的,还得“张安健康”自己采购。

    但显然还不止于此,因为本身就有一个“大学城”的存在,江宁市希望发挥出科教资源的威力,于是对于“张安传媒”的“小白杀软”,也有一些想法。

    江宁大学、江宁工学院、江宁理工大学、江宁化工大学等等高校,可以搞个科研合作,具体以什么形式,暂时还没有定,不过风声既然放了出来,那自然是有说法的。

    江宁市的意思很简单,“张安传媒”作为资方,就做好投资做好产品做好产品宣发,市里则是牵线搭桥,匹配一部分人才政策。

    这个人才政策跟省里没啥关系,就纯粹是江宁市的内部政策。

    上升不到软件产业园的地步,但能孵化出一个真正的杀毒软件公司出来,那也是个相当不错的事情。

    在这件事情上,江宁市可以帮忙协调带宽费用,服务器租赁费用,这些都是可以借助高等学府的平台来共建。

    高校享有的便利性,没有接触过的人是很难想象的,有些在国际层面上被禁运的设备,高校可以通过国际科研合作,稍微搞个一样两样进来。

    同时高校中的名校,在对外合作上,基本可以等同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地级市,且更加自由。

    只不过高校没办法产生源源不断的利润,也不能对高校内部的人际关系征税,财政上是相对来说依赖拨款的。

    恰好,“张安教育”是目前国内教育产业中的顶级“独角兽”,那么原本对“张安传媒”的“小白杀软”视作“小白傻卵”的高校科研带头人,这时候只要聪明的智商不拉跨,就很清楚能多一笔财源。

    这笔财源首先是学校的,其次则是分配给对口科研项目,剩下的就无所谓了。

    财源何来?

    一是合作共建民办院系,也就是民间所谓的“三本”,学费通常都是数万、十几万一年;二是把项目纳入校企合作范畴,如果效益确实不错,那么还有利于高校专业的毕业生,能够直接毕业后入职,对学校在高端就业市场的地位,有现实意义上的作用。

    至于说普遍已经开始刷起来的给老板或者职业经理人搞个“MBA”,那其实不算什么,因为大头不是分流向科研经费,除了经济学、管理学的人能爽爽,有科研任务的研究员或者教授,其实根本不在意。

    就是这事儿让张大安一脸懵,一点儿心理准备都没有。

    “不是,什么叫让我接受一个采访,表个态,发表发表看法,然后会大力扶持我在软件业的发展?”

    “我也是受人之托啊,要不这样,我给你磕个头,你给老伯我一个面子,好不好?”

    身为教育投资公司的总经理,邱建民将大衣一掀,就准备给张大安磕一个。

    “你滚,你少来。”

    张大安也没有跟邱建民计较,这老头儿现在的位子,那都是为张叔叔留着的。

    这光景已经算是又到了一个进步的门槛上。

    沙洲市级别最高的并不是市里,而是保税区,高配就高在这里。

    教育投资公司一年两跳已经相当恐怖,但为了扶持高新产业的多点开花,司马聪找到的切入点非常有说服力。

    谁给高端人才的待遇好,谁就是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科教兴国”嘛,这是个战略跟随问题。

    张大安想了想问道,“场地使用上,有什么方案没有?”

    “有三套方案。”

    不用磕头的邱建民赶紧笑呵呵地拿起茶壶给张大安斟茶,放下茶壶之后,他才说道,“这第一呢,肯定是地校合作,城东区的‘大学城’也好,还是城东区的自有工业用地,都可以批一个研究中心出来,那你只要愿意把研发单位做起来,租金全免,至少五年。”

    “第二呢,你相中的那块地,可以免息分期去拿,在江宁市现有的高新产业扶持政策上,城东区会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朝着做成高新科技的产业园去努力。”

    “还有这第三呢……这不是之前你提出了要弄‘千亩园区’嘛,可以打包,并且做成城东区的名片,就叫‘江宁市城东区张安产业园区’。然后设置一些工业门类的门槛,做成一定的关联,研发也好,生产也罢,都可以。江宁市那边,还是很相信你个人的品牌号召力的。”

    有点儿意思。

    张大安重新拿起文件看了看,沙洲市这边也想出资一部分入股,整个江口省咨询到江宁市的并不在少数,国有资本的投资,本来也是看潜力的。

    以“张安教育”、“张安健康”、“张安食品”这三家的核心知识产权,砸十个亿还是二十个亿,都是合理的。

    外省不清楚情况,内部还能不清楚?

    并且文宣部门时刻准备着,就等一个机会帮张大安造势。

    之前在“电子游戏走进校园”上的骂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