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8章 奎宁,红薯和玻璃(2 / 3)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的关系,说是奥斯曼特产似乎也没有问题。

    苏泽接过镜子,这面镜子的做工还算可以,镜面打磨的很平整,但是巴掌大小的镜子就卖五千银元?

    苏泽这才想起来,这个时代的威尼斯人好像垄断了制作镜子的工艺。

    威尼斯人将会制作镜子的工匠都聚集在一座岛上,严禁制镜的技术外泄,就在这个时代,法王就用过十五万法郎购买过一面等身镜。

    好家伙,威尼斯奸商还真会赚钱。

    苏泽想了想说道:

    “殿下,国舅,这镜子其实不难造。”

    李国舅吓了一跳,他听德佛里斯船长说,这镜子在奥斯曼也是稀罕事物,这苏翰林难道真的是天才?

    苏泽笑着说道:

    “殿下,国舅,你们可知道,这镜子是用什么造的?”

    两人连忙摇头,苏泽说道:

    “就是海边的沙子。”

    就算是最相信苏泽的朱翊钧,听完了苏泽的话,都有些不信。

    玻璃的制作工艺其实没什么难度,就是融化沙子后塑形冷凝就行了。

    最早的大规模玻璃制作工艺出现在罗马,罗马帝国将整个地中海变成了内海,沿海的工匠就发现了煅烧沙子可以制作出玻璃器皿,发展出了玻璃工艺。

    沿海文明使用玻璃,就和发源于大陆的中华文明使用陶瓷一样,都是对盛器的需求,发展出来的科技。

    东方选择了陶瓷后,就没有继续在玻璃上点科技树。

    历史发展就是这样的偶然,陶瓷器在各方面都碾压玻璃制品,以至于在几千年的古文明时代,中华文明都在出口陶瓷,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可偏偏西方在这个时代点出了透明玻璃的科技。

    透明玻璃是光学的基础,现在京师制作的望远镜,都是用天然水晶打磨的,天然水晶的价值太高,光学仪器的价格居高不下。

    可以量产的透明玻璃就便宜多了,透明玻璃带动了光学发展,也带动了天文和航海技术的发展。

    苏泽暗道,自己怎么把穿越者必备的技能忘了。

    制作玻璃的工艺其实不复杂。

    苏泽看向朱翊钧说道:

    “殿下,您麾下有没有陶瓷工坊?”

    朱翊钧连忙说道:

    “有的有的,城外就有一家倒闭的官窑厂。”

    “那就给臣几天时间,臣也能做出这样的镜子出来。”

    ——

    制作镜子的工艺确实不复杂,苏泽指挥城外的官窑厂,很快就造出了玻璃。

    再将液态的玻璃放在加热的铜板上,用滚筒压平,苏泽就顺利的制作出了平板玻璃。

    最后使用锡汞齐,也就是锡和汞的混合物,只不过这东西有毒,苏泽小心翼翼的指挥工匠完成了最后的镀层工作,制作出一面等身高的长镜。

    官窑厂的工匠们看着苏泽如此轻松的制作出这么明亮的镜子,都快要跪下来膜拜苏泽。

    但是苏泽却一点都不高兴不起来。

    镜子制作的工艺没什么技术含量,威尼斯人是靠着垄断才保密了一百多年,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也迅速被各国公关突破。

    锡汞齐也不算是什么复杂化合物,大明皇帝热衷炼丹,对水银性质可以说是很了解,苏泽找了一个宫里的方士,就弄出了锡汞齐来。

    真正制约大规模生产的,是碱。

    以前苏泽看一本,说酸碱是近代工业的基石,现在他才明白这句话的份量。

    就拿现在东宫的产业来说,制作肥皂需要碱,漂白羊毛需要碱,而制作玻璃也需要添加碱来降低熔点。

    但是古法制碱的来源就是草木灰,也就是生物碱,如今京师周围的草木灰都被东宫的商铺收光了。

    如果再加上玻璃产业,沿海地区的精制食盐的制盐所也需要碱,生物碱的产量,已经成为制约这些产业的因素。

    可工业制碱,苏泽也不会啊!

    苏泽对制碱法的认识,也就是课本上的侯德榜制碱法,可那是近现代的技术了,大明现在肯定是弄不出来的。

    最早的工业制碱,则是诞生于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好像也是因为欧洲战争让英国封锁了法国进口生物碱,被逼之下法国人才发明了工业制碱法。

    但是拿破仑要等一百八十年后才会出生,苏泽只能指望自己了。

    算了,看来还是要靠群众的智慧了。

    看着刚刚制造出来的玻璃,苏泽想到最近有些消沉的实学。

    看来是时候给实学添砖加瓦了。

    ——

    十一月十四日,昨日下了一天的秋雨,今天天气更冷了。

    高拱迈过皇宫大门,走在潮湿的宫廷道路上,身上带着暖意。

    以往这个时候是朝臣最难熬的时候,还没冷到穿毡衣的时候,但是单衣又冷,秋风冷飕飕的钻入脖子里。

    今天高拱的官服下,是他老妻亲手织成的毛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