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戚继光等有功将领的奖赏。
戚继光已经是山西行都司的都司了,正二品的官员,在职位上已经很晋升了。
此外王崇古这个宣大总督也是有大功劳的,他也已经是兵部侍郎了。
兵部尚书霍冀办事妥当,将兵部治理的井井有条,戚继光两次大捷,兵部都起了巨大的支持作用。
还是苏泽上疏,提出了解决方案。
戚继光比照靖远伯王骥、威宁伯王越和新建伯王阳明的旧例,封伯,以酬其功。
但是王崇古的问题就比较难办了,苏泽也没有好的办法。
隆庆皇帝对于苏泽这份奏疏照单全收,礼部也迅速拟定爵位,封戚继光为定远伯。
大同巡抚王用汲也得到了升迁,他升任都察院副都御史,督抚山西。
前线还有两个特殊的人员获得了奖励。
负责修造东胜卫棱堡的傅顺,从工部主事升任工部员外郎。
在山西炼铁铸炮的万顺,也同样升任员外郎。
其余官员也都有封赏,最后就是苏泽了。
隆庆皇帝这一次还是决定给苏泽升迁。
但是皇帝还是要将苏泽留在东宫,于是将他的詹事府职位提了两级。
苏泽在詹事府的职位是左中允,这是个正六品的职位。
但是因为他户部员外郎是从五品的职位,所以这一次隆庆皇帝越过了从五品的左谕德,直接将苏泽升为了正五品詹事府左庶子。
左庶子仅次于詹事府詹事赵贞吉和少詹事殷士儋,和前不久升迁的詹事府学士诸大绶平级。
苏泽也没想到,一年多的时间,自己已经追赶上了诸大绶,要知道他刚入翰林院的时候,还无法望其项背的。
而苏泽一到了正五品,皇帝也将诰命发了下来。
封诰是相当隆重大事,五品诰书用黑牛角做轴,赤色书面,绣瑞草,封授诰命的文书由翰林院起草,内阁通过,最后还要盖上皇帝的大印。
这些流程还需要时间,但是尚衣局先登门帮着赵令娴量体裁衣,制作诰命服饰。
就这样,苏泽在进入官场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封妻荫子的成就。
再看向自己的系统。
——宿主:苏泽——
年龄:26
籍贯:南直隶太仓县
官品:詹事府左庶子,户部山东清吏司员外郎,日讲官,东宫讲读,正五品。
威望:50(每日+16)
模拟次数:每月2次(剩余1/2)
持有道具:【模范毛笔】(蓝色),【家庭装种植毯】(紫色),【翻译年糕】(蓝色),【事后画册】(橙色,剩余3/5),【飞鸽传书】(紫色),【记忆宫殿香囊】(橙色)。
主线任务:所有内阁成员的关系达到亲密;任务奖励:道具抽奖机会*1
支线任务:为胡宗宪平反;任务奖励:道具抽奖机会*1
————
升迁后每日威望也增长了,苏泽满意的关闭了系统。
——
就在苏泽一家都因为这场大捷和升迁喜气洋洋的时候,徐渭带着书袋走进了顺天府乡试考场。
这些日子他潜心备考,苏泽贴心的给他放了假,连日常幕僚的工作都没让做了。
看着考场前的年轻读书人,徐渭心中万分感慨。
当年他少年中秀才,也曾经意气风发的参加过乡试,但是连续几次落第,彻底打散了他的精气神。
这之后给胡宗宪做幕僚,将全部心血投入到抗倭战争中。
等胡宗宪入狱,当年的同门友人四散奔逃,徐渭也过了一段惶惶不安的日子。
也就是在给苏泽做幕僚的这段时间,徐渭才感觉安定下来。
同样也是苏泽鼓励他参加这次顺天府乡试的。
徐渭想起苏泽的话,想要在官场做事,功名是不可或缺的。
只要取得举人功名,苏泽就会举荐徐渭去山西做官。
苏泽也都给徐渭想好了,他可以去山西开始,从基层官员开始做,践行自己的政治理想。
如今山西马上要开放马市,一些靠近边疆的地区缺乏有知识的官员,这正是施展徐渭才能的地方。
所以徐渭心动了,跟着一群年轻的贡监生,一起参加了这次顺天府乡试。
除了身边这些贡监生外,还有赶考的顺天府的学子。
官生士子不占用原本的乡试录取名额,所以这些民籍的考生只是好奇的看着这些官生学子。
就在这个时候,几辆华丽的马车来到了试院前,几名衣着华丽的年轻读书人,在书童的搀扶下走下马车。
徐渭身边的贡监生们,脸上露出不悦的神色。
这些都是京师官宦人家的子弟,按照新政策参加顺天府乡试。
他们和贡监生一起竞争官生录取的名额,考试前坊间就传闻主考官申时行要帮着座师张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