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1章 下次一定还干(1 / 3)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org
    张居正看向皇帝。

    隆庆皇帝又亲自看了一眼海瑞的奏疏。

    海瑞的字如其人,一笔一划都冷峻非常。

    奏疏是非常标准的公文,海瑞除了附列了帅嘉谟的呈文之外,也将帅嘉谟所列的证据一并呈送,海瑞还将其他几个县的反驳呈文也列在后面。

    按照帅嘉谟的意思,丝绢税原本是整个徽州府的六县一同承担的,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变成了单由歙县一县来承担。

    而现在帅嘉谟请求恢复原来的六县承担的制度,其他县自然也要有意见。

    税收这种事情又是国家大事,如果处理不好是要闹出民乱的。

    所以海瑞写了奏疏送到京师,请求朝堂查清楚丝绢税的来龙去脉。

    这份奏疏的时间太好了。

    所以张居正拿到奏疏之后,立刻带着奏疏来见了隆庆皇帝。

    皇帝也沉默了。

    对于皇帝来说,他根本就不知道在歙县还交着一笔丝绢税。

    但是这笔税,徽州府足足征了几十年,海瑞在奏疏中讲,徽州府六县以邻为壑,都快到了民乱边缘了。

    隆庆皇帝问道:

    “张师傅,这份奏疏,您怎么看?”

    张居正坦然说道:

    “请陛下准奏户部奏议,编修隆庆会计录,明天下税赋。”

    果然是这件事。

    隆庆皇帝明白了张居正的公心,心中那点猜忌也就烟消云散了。

    他说道:

    “那就按照户部奏议,以后内承运库的账册分档保存在户部一份。”

    接着隆庆皇帝又说道:

    “命有司查阅内承运库账册,看看这徽州府丝绢税到底是怎么收的。”

    “陛下圣明!”

    隆庆皇帝有些疲惫,自从成为皇帝后,无论是高拱还是张居正,那种亲密的关系就消失了。

    但是隆庆皇帝也明白,这就是为君的必由之路。

    接着隆庆皇帝又说道:“让吏部文选司推个山东清吏司郎中出来,苏子霖这边还是让他多去去东宫,上次太子还问他苏师傅怎么没空去东宫讲学的。”

    张居正张了张口,本来还想要劝说皇帝,但是一想到自己这次上疏请修会计录,本身就是犯了皇帝的忌讳,也只能闭上嘴。

    事情办成了,但是苏泽又被皇帝拉回了东宫。

    这到底值不值得?

    张居正又按照老习惯,开始权衡利弊。

    但算着算着,他又想起了苏泽的话。

    有些事情总是要撞上的,有些步子总是要迈出去的。

    可迈出去后,事情也就这样,原本的那些惊疑恐惧都已经消散。

    张居正古板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他放弃了计算利害得失,而是站在苏泽的立场上,设想着苏泽接下来会怎么样?

    大概是,“下次一定还干”?——

    皇宫中发生的事情,苏泽已经知道了结果。

    在将个人奏疏变成了户部奏议后,张居正也在奏疏上署名后,执行奏疏需要的威望点大大降低。

    最后只用了200点威望值,系统就强行通过了奏疏。

    【使用200点威望值,强行通过奏疏。】

    【《隆庆会计录》历时两年编完。】

    【会计录对于统一国家财政做出了贡献。】

    【但是宿主被皇帝拉回东宫,放弃了手上户部的事务。】

    【大明国祚+1】

    【剩余威望值:8点。】

    看到这个结果,苏泽非常的欣慰,这一次他是在挖掘威望值的使用办法。

    而苏泽所设想的没错,执行奏疏需要的威望,除了可以向系统“预支”之外,也可以向别人借。

    这一次系统应该是“借”了张居正的威望值。

    如果奏疏不只有自己的署名,而是户部的公议结果,强行推动奏疏的阻力就不是落在苏泽一个人头上。

    这样就可以以小博大,通过一些个人上书难以做到的事情。

    这一次苏泽借了张居正和户部的“势”,提前完成了《隆庆会计录》的编修。

    国祚+1,历史上就是在张居正手上完成了《万历会计录》的编修,自己不过是提前了几年,这个国祚增长也正常。

    只可惜皇帝又将自己拉回了东宫,看样子是不愿意自己在户部继续搞事了。

    这么看来,自己的升官快车道是暂时走到头了。

    没办法,和大明皇帝相处,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从刚开始的赏识,到君臣相得,逐渐到分道扬镳,最后到君臣以难堪收场。

    从嘉靖朝开始,几任宰相,罢官后还能安享晚年的,就只有高拱一人。

    也正如苏泽对张居正所说的那样,容易改革的地方已经改了。

    剩下的改革,必然要触动到皇权,或者官僚体系最根本的权力。

    苏泽也感
最新网址:wap.ibiquxs.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