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0章 共议的威力(1 / 3)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org
    紫禁城下起了雨。

    六月末的这场雨突如其来,暴雨袭击了京师,大雨冲刷掉了紫禁城内仅剩的对比度,眼前一切都灰暗朦胧。

    冯保穿着蓑衣,领着小太监走出御书房。

    整个紫禁城的中轴线上都光秃秃的,冯保刚入宫的时候,听老太监说是为了防止有刺客藏在树上行刺皇帝。

    但是现在的冯保认为这是无稽之谈。

    没树的只是中轴线上的三大殿区域,这里是皇帝举行朝会和大典的地方,砍掉树木是为了展现出皇权的威仪。

    除了中轴线上的三大殿,包括皇帝起居的养心殿御书房,周围都是种植大树的。

    冯保听到了隆隆的水声,这是九龙吐水的声音。

    这也是外廷大臣很难看到的景观,只有在暴雨的时候,三大殿的排水系统才会启动,丹陛上的水通过龙头喷入排水渠中。

    每次置身于此,都让冯保不太舒服,坐在三大殿的皇帝神性大于人性。

    实际上就连皇帝都不喜欢这种感觉的,隆庆皇帝不就爽快的罢了早朝?

    这样的大雨,内朝的衙门除了内阁都罢了衙,外朝除了工部等一些需要应急救灾的衙门,也基本上都回家办公了。

    苏泽还是真是好命啊!

    冯保回忆起前几天,当户部奏议送到御书房时候的景象。

    继位后一向温和的隆庆皇帝,罕见的发了怒。

    冯保知道皇帝发怒的原因,是因为皇帝感觉到了背叛。

    是的,背叛。

    皇帝生气的,并不是户部要求将内帑的账目向户部公开。

    其实这事情早就有议论了,成化年间就有户部官员上奏,请求内承运库将账目共享给户部,以统计全大明的财政数据。

    而且内帑收入的大头是金花银,金花银本来就是户部征收的,如果要公开,无非就是太仆寺的马政收入,光禄寺库的陵寝祭祀开支,再加上各地制造司、市舶司、矿务司镇守太监上供的收入。

    这并不是什么难事。

    隆庆皇帝生气的,是奏疏上张居正和苏泽的名字。

    苏泽不用说了,自从他入仕以来,隆庆皇帝对他“无一疏不允”,入仕不到一年就被提拔到从五品,这在大明历史上都算是排的上号的火箭提拔了!

    除此之外,皇帝还给他荫子赐宅,可以说是恩宠无二。

    但是苏泽竟然要求皇帝将内帑账目交给户部!

    当然,苏泽只是让皇帝愤怒,张居正的签名,就让皇帝忌惮了。

    户部几个清吏司的郎中,就算是加上苏泽的签名,这都是“外朝小臣”聒噪,皇帝都是可以不理会的。

    甚至皇帝被弄烦了,还可以派遣锦衣卫将这些小臣打一顿,这一招隆庆皇帝自己没用过,但是他父皇嘉靖就是此道好手。

    实在不行,皇帝还有人事权,将这些小臣贬谪就是了。

    可是张居正的是内阁三辅,皇帝就不能这么做了。

    大明虽然不设宰相,但是内阁辅臣也和宰相差不多了。

    宰相,礼绝百僚。

    内阁辅臣可不是一个人,这代表了朝廷中一派力量,绝不是可以随便动的。

    自己的父皇几次替换宰相,都要小心翼翼,逐步剪除其羽翼,然后再找到想要上位的挑战者,才能逐步替换掉原本的宰辅重臣。

    比如替换严嵩就是,嘉靖皇帝首先是扶持了以徐阶为首的裕王党,利用未来储君和清流领袖两个势力,和严党打擂台。

    接着又逐步剪除了严嵩的党羽,鄢懋卿等一批严党骨干,都以贪腐和办事不利被罢免。

    等到了最后,嘉靖皇帝都没有诛杀严嵩。

    这也不仅仅是嘉靖和严嵩的个人感情,留着严嵩一条命,也是为了政局稳定。

    最后还要清算严党余毒,将严党中还身居高位的人拿下,胡宗宪就是这个时候被干掉的。

    张居正是自己的师傅,从斗严嵩开始就逐步掌权,也是先皇的辅政大臣。

    张居正主持过好几次科举,门生故吏遍布朝野。

    事关阁臣,事情的性质就变了。

    就连隆庆皇帝也开始怀疑,这是不是张居正的意图,要对内廷发难。

    所以这份户部奏议送到御书房后,皇帝发了一通火,然后就将奏疏搁置了起来。

    既不留中,也不驳回,就这样留在了御书房中。

    紧接着,皇帝宣召东厂和锦衣卫,布置冯保这个厂公,督查外朝的动向。

    冯保也觉得这事情难做,他身为张居正的盟友,也不知道张居正到底抽什么风。

    东厂和锦衣卫查了几天,外朝十分的平静,张居正每日深居简出,苏泽也是户部、报馆、宅邸三点一线。

    当冯保将监视的结果交给皇帝的时候,隆庆皇帝明显松了一口气。

    冯保明白皇帝在担忧什么。

    苏泽实在是太特殊了。

    内阁首辅李春
最新网址:wap.ibiquxs.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