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8章 四民说和请征商税(2 / 3)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北方要求恢复开国的制度,严肃户籍限制,除了官籍、民籍和少数军籍外,禁止其他户籍参加科举考试。

    而湖广等几个省还有别的要求,由于湖广周围的江西、南直隶都是科举大省,也是乡试最难的地区,所以这些地方也有不少科举移民。

    江西和南直隶的一些读书人,会想办法挂在湖广进行科举,特别是以湖广南部地区最为严重。

    湖广的贤良文学还要求加强户籍制度,禁止百姓随意流动,对挂籍注籍的读书人严厉打击,最好恢复保甲制度,禁止百姓随意离开原籍。

    看到如此纷乱的场景,整整一个上午过后,双方已经提不出新的观点,隐约开始转向地域攻击了,这时候张居正清了清嗓子发话了。

    “奉陛下口谕,此次四民之争起自翰林院苏泽,此番议论也理应由你而终。”

    众人看向官员队伍中的苏泽,只见被点到名的苏泽一脸的平静,在被张居正点名后拱手出列,接着就稳步走到了下方的会场中。

    何心隐眯起眼睛,看向会场中的苏泽。

    他对苏泽也算是仰慕已久了,如果不是苏泽,他也想不到办报这个办法来传播自己的想法。

    《新乐府报》几乎就是山寨《乐府新报》做起来的,从无到有创造这一切的苏泽又是怎样的天才?

    除此之外,何心隐也支持苏泽的很多奏疏,比如苏泽的边关政策,再比如他请求朝廷开港的海贸政策。

    但是何心隐不喜欢苏泽“谄媚”皇帝,请罢早朝和上元灯会,何心隐认为会助涨皇帝的私欲,然后天下官员为了满足皇帝的私欲就会残害百姓。

    总之,何心隐对待苏泽的态度很矛盾,欣赏他的才华,又不信任他的人品。

    苏泽行礼完毕,这才说道:

    “士农工商,皆是陛下子民。陛下犹如万民之父母,子女尽孝于父母,父母也要养育子女。”

    “养育子女,曰养,曰育。”

    “养者,保万民生计,黎庶口腹之安。”

    “育者,曰教,父母之爱儿,盼其成材,盼其良善。”

    “这也是君上视之万民也!”

    这句话没什么问题,众人都微微点头。

    苏泽接着说道:

    “陛下继位以来,风调雨顺,倘有灾祸也都能赈济免税,万民口呼盛世,养之道尽也。”

    这句话也算是拍了皇帝马屁,皇帝满意的点头。

    苏泽继续说道:

    “可育者呢?”

    “士农工商,朝廷教育士人读书上进,习孔孟之道。”

    “朝廷劝农课桑,颁历法劝农人按四时耕种,太祖孜孜劝农之言写入祖训,陛下也是春日亲躬劝农。”

    “可工商也都是陛下子民,独不教其何也?”

    “先前贤良文学所言,为商者为富不仁,这是本性如此吗?还是说商人本性就是如此?”

    “苏某看来,是子不教也。”

    这下子皇帝皱眉,这段论述倒是没错,这个角度也是所有人没想过的。

    而随着苏泽这么说,东南几省的贤良文学纷纷喝彩,这段论述没有引用那些佶屈聱牙的典籍,说的是最简单的道理,就是最朴实的老农都能理解。

    偏偏这种说法,让人最难辩驳,北方诸省的贤良文学都在思考苏泽论据中的破绽。

    苏泽继续说道:

    “士农工商,都是陛下子民,独有士德农德,却没有工德商德?岂不是厚此薄彼乎?再有偷奸耍滑之工匠,为富不仁之商贾,也是朝廷缺乏教化的缘故。”

    众人再次喝彩,但是何心隐却皱眉,总觉得苏泽这话里不对。

    就靠着道德,就能让商人不为富不仁,让工匠不偷奸耍滑?

    不可能吧?

    圣人讲了那么多道理,读书人中的败类也不少啊。

    苏泽这所谓的“道德说”,更像是一种缝补匠的说法,强行用道德来弥合士农工商的矛盾。

    这人倒是个适合当阁老的。

    何心隐忍不住想到。

    苏泽继续说道:“所以臣也请陛下和朝廷,要订立工德和商德,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宛如教子一般,做好了奖励,做错了要惩罚,这样天下万民才能安宁。”

    皇帝微微点头,苏泽这番理论听起来还不错,至少北方的贤良文学一时之间也拿不出反对的意见。

    如果能平息南北之争,皇帝也不会惩罚苏泽了。

    就在这个时候,苏泽又说道:

    “可是工德好讲,不过就是踏实肯干,匠艺上精益求精。”

    “可商人何德?”

    “商人增殖财货,转卖贩运商品,以逐利为天性。朝廷难道要鼓励他们逐利吗?”

    是啊,苏泽这句话,让众人都皱眉,就连南方贤良文学业都愣住了。

    能被选为贤良文学的,都是当地有影响力的人,基本上不可能是穷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