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带着一丝英国式的矜持,这是他多年职业素养的体现。
“韦理先生,晚上好,冒昧打扰,希望没有影响您休息。”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他算是比较熟悉的声音,是马世民。
他的英文带着标准的牛津腔,语气礼貌而直接,没有多余的寒暄。
“马世民先生?”韦理的眉毛几不可察地挑了一下,心底的猜测瞬间得到了印证。
“哪里的话,这个时间,对香江的商人来说,夜晚才刚刚开始,有什么指教?”
“指教不敢当。”马世民在电话那头轻笑了一声,“相信韦理先生已经听说了今天下午在和黄大厦发生的一些‘小插曲’?”
他与林浩然商量的事情,能被夏伯殷等人听到,自然是因为两人是故意让他们知道的,就是想让他们将消息传递给韦理罢了。
否则,如果真的不想被夏伯殷等人知道,他们根本没机会了解。
“略有耳闻。”韦理的回答简短而克制,既不显得过分关注,也没有装作一无所知,“商场如战场,人员变动,在所难免。
李察信先生,可惜了。”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丝惋惜,却又点到即止,把评判的空间留给了对方。
“确实可惜,但正如老板所言,一个不能与股东同心、甚至企图挟持公司以满足私欲的管理者,无论能力如何,都不再适合掌舵。”
马世民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直接引用了林浩然下午的原话,清晰地传递出新老板的态度和底线。
韦理握着听筒的手指微微收紧。
马世民这是在借林浩然之口,再次强调那不容置疑的权威,同时也是在暗示:任何挑战这权威的行为,都将被无情清除。
李察信就是摆在所有人面前血淋淋的例子。
“林先生的手段,确实令人印象深刻。”韦理淡淡地评价道。
“那么,马生晚上来电,总不会只是为了向我复述一遍你们和黄董事会的决议吧?毕竟,这与我可没有一点关系,我已经不是和记黄埔的掌门人了。”
“韦理先生果然快人快语。”马世民笑了,直接切入了主题,“老板和我都认为,和记黄埔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李察信的离开,留下了一个重要的位置空缺,我们需要一位真正有能力、有魄力、并且认同老板战略方向的舵手,来带领这艘巨轮驶向更广阔的海域。”
韦理的心猛地一跳,预感即将成真。
他没有立即接话,办公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话筒里传来细微的电流声。
窗外的霓虹灯光透过玻璃,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投下明暗交织的阴影。
马世民的声音继续响起,带着一种真诚的邀请意味:“我们思考了很久,放眼整个香江,甚至亚洲,能够在专业能力、对和黄的了解程度以及国际视野上,都完美契合这个位置的人选,非您韦理先生莫属。”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亲耳听到这个邀请,韦理的呼吸还是不由自主地停顿了一瞬。
他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画面:当年临危受命,在一片废墟中和记国际的烂摊子;
他力排众议推动与黄埔船坞合并,创立和记黄埔;
他夜以继日地梳理资产、剥离亏损业务、重组债务,最终力挽狂澜,让和黄扭亏为盈;
还有李加诚入主后那无形的掣肘和日渐加深的隔阂,最终他递上辞呈时那份难以言说的不甘与失落……
和记黄埔,是他职业生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他的心血结晶,是他未竟的梦想之地!
一股强烈的渴望感涌上心头。
重回黄埔!
执掌这艘他亲手参与修复并推向航道的巨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