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四十七章(4 / 13)  捞尸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李三江:“就是我下午念经,好没滋味喽。”

    灵堂内角落一坐,经书往前一摊,兜里藏着点花生,旁边茶水杯里倒点酒,一段经一颗花生,半炷香一口酒,啧,那叫一个逍遥。

    山大爷:“我去给你念吧,你去领着烧纸去。”

    李三江:“那多不好意思。”

    山大爷:“你没那两样东西坐不住,怕你在那儿打瞌睡睡过去,万一让主家瞧见了,不好看的。”

    李三江:“行吧。”

    “咚咚锵,咚咚锵!”

    白事队开始热场了,大家穿上戏服,开始扮演和尚道士,举行起仪式。

    山大爷进了灵堂,开始念经。

    他念得很大声,也很专注,而且念的也是对的。

    但受限于个人形象,他往那儿一坐,就是没有李三江的效果好。

    灵堂内没有冰棺,今儿个也没有遗体。

    斋事并不是只有刚死了人才能办,除了熟悉的头七到五七、周年祭、冥寿外,有时候做梦梦到了逝去的亲人,觉得这是被托梦了,也能办一场。

    不过这种的一般就不会大办,只请相近的亲朋,大家伙凑一起小办一场,席面很简单,没啥大菜不会丰盛,也不会收礼钱,一般带捆纸或者买点纸扎品过来烧一烧就行。

    今儿个就是主家梦到了自己老娘,想着给自己老娘办一场。

    本来就是个再小不过的规模,顶了天就两桌自家亲戚,摆张桌子磕个头、寻个空地烧点儿纸就行了。

    主家也是这么想的,谁知来参加的人非常多,而且都要上礼钱。

    没办法,这棚子也就只能搭起来,厨子也得请过来,白事队、坐斋的这些,也得都赶紧配上。

    像是醋太多,不得不临时多擀点饺子皮。

    李三江一来,就发现这家的不对劲。

    这家是个普通平房,也没翻建二楼,但四周的坝子却用水泥浇得非常广阔。

    说是村里恰好要修水泥路,前面一条后面一条,就顺手给这家前后做好了硬化。

    坝子上明明有口大井,水龙头管子却已通入家里,这屋里还有一台电话,上面还立着一个牌子“公用电话台”,没摆外头,却搁屋内,想公也没法公。

    屋外西侧就是村诊所,几步路就到;东侧是个公交站台,这个村儿里的人挺有福气,不用去大马路上等车,车自己会开到村里来调头。

    除此之外,里头的布置倒也简单,主家是个老人,穿着看起来朴素,人也很实诚,来的客多了,没法给白事班子、坐斋的上桌,还折了钱,是个厚道人。

    “走了,上祭去!”

    李三江招呼的是润生和秦叔,结果忽然跑出来一大帮人,举旗的举旗,扛幡的扛幡,连纸扎的家丁丫鬟都有人抢着抱。

    这让本来该做这个事的秦叔与润生,硬是没能找到干活的机会,二人只能跟在后头。

    秦叔看了看润生,有些不好意思。

    润生倒是不以为意。

    给师父背点黑锅,天经地义。

    过来的路上,师父对自己的试探,润生浑然不觉,但师父喝酒吃花生米时,润生印象深刻。

    秦叔伸手,搂住了润生的肩膀。

    润生侧过头,笑了笑。

    二人跟在队伍后头。

    到地方了,李三江让主家引火,然后指挥大家伙烧纸焚纸扎。

    一边烧的同时,李三江又在主家老娘坟头摆下祭。

    主家先跪下来磕了头,又跟自己老娘简单说了几句话,就站起身了,结束。

    如果人少的话,倒是能在亲娘坟头多唠唠,聊聊自己小时候,再聊聊自己现在。

    可现场的人实在是太多了,那么多双眼睛盯着,想做点真情流露还真不好意思。

    主家这边一起身,后头蜂拥而上,哗啦啦地跪了一遍。

    哭的喊的磕头的,那叫一个感人肺腑、声泪俱下。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哪个枝繁叶茂的大家族老祖宗出祭,老祖宗福气大,自己多子多福,下面的儿孙青出于蓝,这才诞出了这乌泱泱一片的孝子贤孙。

    而且这帮孝子贤孙一个个都还混得不错,这一点,从他们的衣着与派头上就能清晰看出,绝不是地里头讨食儿的把式。

    下跪磕头时,外套翻动,有些人腰间怀里,还揣着大哥大哩。

    这大哥大,李三江见过,家里伢儿们现在恨不得人手一个,但那都是薛亮亮借的,说是公家给的福利,方便联系。

    真要买,一个板砖大的玩意儿,可是吓死人的钱。

    热热闹闹的走完仪式,回到坝子上,继续着先前的热闹。

    晚饭时,主家特意先让厨子把席面送进白事队里,再邀请李三江他们过来吃。

    其实,晚上来的客人更多,席面还是远远不够,再加上大家伙中午收了钱,晚上也不好意思占席面。

    主家老头儿强拉着众人坐下来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