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四十七章 智能电动车的浪潮以及混乱(4 / 5)  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就找到了一家经营情况不乐观,但是拥有轿车资质的国内汽车厂商直接收购。

    至于自主申请,威酷电子一开始就放弃了这条道路!

    造车资质一向来都很难申请,早期阶段不用说了,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很难申请。

    稍微宽松一段时间的阶段是海蓝汽车成立后,为了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曾经一度对新能源的资质有所放宽松,但是也依旧非常困难申请。

    现在国内的诸多造车新势力厂商,其实都不是独立申请的造车以及销售资质,而是通过挂靠或收购的方式来解决……但是真正获得的其实也不多,只有少数几家实力强悍的。

    威酷电子一开始想要省点钱,找海蓝汽车挂靠,但是计划不可行后,干脆花费了大约十五亿收购了一家拥有资质的小车企。

    说起来也搞笑,这个小车企早已经面临破产边缘,要啥没啥,就只剩下个造车资质……但是就这,依旧卖了十五亿。

    光是解决一个造车资质问题,就花了威酷电子十五个亿……这种情况也是说明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进入门槛,正在迅速提高!

    不管是收购也好,挂靠也好都很难的。

    现在已经不是四五年前的时候,随便拿个PPT,搞个乱七八糟的所谓新能源车,就能通过挂靠的方式把车出来进行销售并骗补。

    现在没点硬实力,资金不充足的话,别说独立申请资质或收购拥有资质的厂商,就算是挂靠也不给批!

    当然,这些所谓的难题对于威酷电子这样的企业而言,不算什么大问题!

    实际上以威酷电子的实力,就算是独立申请造车资质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无非就是要等一段时间,把各种准备工作做扎实了而已。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威酷电子采取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直接收购了一家小车企来解决这一问题。

    获得了造车资质后,威酷电子又在收购来的工厂上进行停产大升级改造……原来的这家小汽车的工厂,说是有年产三十万的产能呢,但实际上已经非常落后,根本没办法生产现代顶级的电动车,整个工厂都需要进行升级大改造。

    这样改造过后的工厂,才能够的真正意义上生产智能电动车!

    同时也在准备布局第二座智能电动车工厂……以威酷电子的体量,是不可能满足于只产销三十万台车的,他们的目标以及野心也挺大的,在未来肯定是要奔着年产销量五十万辆,甚至百万辆去的。

    所以进行提前的投资布局就很有必要了。

    威酷电子的一连串动作,也持续推动了威酷电子的股价继续上涨……投资者们对威酷电子进军智能电动车行业还是比较看好的。

    对于其他新势力车企或者传统车企而言,搞智能电动车困难重重,投资也是极为庞大。

    但是很多对于其他车企而言非常困难的事,对于威酷电子而言并不算什么问题。

    比如困扰无数造车新势力的资质问题,威酷电子直接花钱收购……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新势力车企没这个钱收购,而是人家不卖给他们!

    拥有造车资质的当地,可都指望着利用这张资质盘活当地的造车产业呢,想要的引入实力强悍的玩家,而不是跟风进来的投机者。

    所以不是什么新势力厂商去收购拥有造车资质的车企,人家都会卖给你的。

    而威酷电子则是没有这个顾虑……实际上威酷电子当时还有好几个选择呢,三个地方都邀请威酷电子过去投资,造车资质都给你直接准备好了,你过来花钱收购就行。

    他们的要求也简单而统一,就是希望能够依靠威酷电子这种巨头企业,拉动,盘活当地的汽车产业链。

    威酷电子经过综合考虑之后,才选择了其中一家。

    同样的,对于其他新势力车企而言,很难的电控,尤其是智能辅助驾驶部分,他们都得自研,要么使用烂大街的EYEQ平台,但是威酷电子确实有着智云集团的技术支持,直接就获得了辅助驾驶的人工智能算法,后续依托这一算法进行适配就可以了。

    而品牌以及广告营销这些东西,威酷电子也是顶级水准!

    再怎么说,人家也是世界第四大智能终端厂商,牌子很过硬的!

    而广告营销能力也是顶级水准,各种硬广告或软推广玩的飞起……威酷电子每年在广告营销领域里的投入都是三百多亿呢。

    威酷电子一年仅仅是打广告的钱,比国内绝大部分上市期的总营收还要高!

    资质、资金、技术等领域上,威酷电子都是拥有巨大优势的。

    这些都让投资者很好看威酷电子,也让很多消费者们比较期待威酷电子的电动车。

    同时也让大量汽车厂商警惕威酷电子的进场!

    在智能电动车一片混乱之中,智能终端领域以及智能机器人领域,则是迎来了新的浪潮!

    十二月月底,智云集团正式举办了冬季新品发布会,准备发布多种重磅产品,包括新一代的智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