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八十六章 显卡的疯狂涨价(4 / 6)  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会大规模推进十纳米工艺的S803芯片的生产,这一部分产能将会达到每月五万片以上,同时年底开始,我们还会推动W系列的旗舰芯片,AI系列芯片陆续向十纳米工艺迈进。”

    “到时候,十四纳米工艺以及十二纳米工艺的芯片订单将会逐渐降低!”

    “基于这一原因,我们规划的十四纳米工艺以及十二纳米工艺的产能维持在每月四十万片!”

    “进而把更多的资金以及技术人员投入到先进的七纳米工艺的扩产上!”

    “同时我们也还在持续扩充二十八纳米工艺的先进产能,因为大量终端设备,包括汽车在内的很多芯片,除了算力芯片外,其他常规芯片的工艺要求没那么高,普遍在二十八纳米工艺。”

    “我们准备逐步把二十八纳米工艺的产能,提升到每月三十万片的水平。”

    “至于更落后的四十纳米以及四十五纳米工艺,还有五十五纳米工艺,九十纳米工艺等成熟工艺,我们目前已经没有扩产计划,而是沿用目前的产能,这部分产能加起来约有每月四十万片的规模!”

    “主要是目前国内的其他半导体制造厂商跟进的非常快速,他们在二十八纳米工艺以上的成熟制程上,产能扩充非常快,导致代工价格持续下跌,我们继续投入已经得不偿失!”

    最近两年,尤其是国内的海湾科技的光刻机技术成熟,并大规模对外供货后,甚至智云集团都还开始对成熟工艺进行专利授权后,国内的半导体制造行业发展极为迅速。

    国内很多二线厂商都投资建设了五十五纳米工艺以上的成熟工艺,导致这一领域的产能扩充极为快速。

    同时国内的其他几家一线厂商,如中芯为首的几家厂商,则是加大力度扩充二十八,四十五纳米工艺的产能。

    然后中芯还在琢磨着搞十四纳米工艺,只不过他们一时半会的也搞不了,还需要时间……毕竟这一工艺节点是智云微电子的主要盈利节点,并没有对外进行工艺授权,他们得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搞,这难度可不小。

    纵观整个国内的半导体制造行业,基本上是智云微电子冲击更高领域的先进工艺,同时注重十四纳米以及二十八纳米这两个先进工艺上。

    国内其他几个一线厂商,则是集中在二十八纳米工艺以及四十五纳米工艺,五十五纳米工艺节点上。

    几个二线厂商则是集中在四十五纳米工艺,五十五纳米工艺,九十纳米工艺等成熟落后工艺上。

    层次非常的分明……

    如此大情况下,智云微电子也更倾向于先进工艺的推进和产能扩充上……成熟工艺现在内卷的厉害,利润降低了很多,智云微电子已经不太看得上这些成熟工艺的订单了。

    丁成军介绍着智云微电子的情况,而徐申学则是看着这个十二纳米工艺以及十四纳米工艺的每月四十万片的产能规划上。

    他稍微算了算,这个产能大体上是够用了,不需要再进行额外的投入了……现在真投入进行大规模扩充,过两年都得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不足了。

    重点还是现在的十纳米工艺以及未来的七纳米工艺。

    十纳米工艺的话,目前的产能规划不多,只有每月五万片的水平,前期是主要用于S803芯片的生产,然后适当生产一些GF1芯片,EYQ4芯片,但是后两者的产能占用是比较低的。

    这个是典型的过渡工艺,智云微电子也好,智云半导体也好,都没有打算在这一领域里投入太大的资源,等到S系列芯片的产能迁移更先进的等效七纳米工艺后,这一工艺节点将会用于生产其他算力芯片,包括更先进的APO显卡芯片等,也不用担心产能浪费。

    智云集团真正投入重大资源的乃是等效七纳米工艺!

    丁成军这个时候也介绍道:“我们智云微电子在等效七纳米工艺里投入甚大,除了原来的第二十五厂里的两条产线,规划产能每月五万片外。”

    “我们智云微电子去年底又正式启动了第二十八厂计划,计划在深城基地里建设一座月产能达到五万片,工艺水平达到等效七纳米工艺的芯片工厂,预计投资达到七十多亿美元。”

    “最终达到每月十万片的等效七纳米工艺,用于满足S系列芯片,W系列芯片以及更新一代的各类AI芯片的生产!”

    “不过采用DUV浸润式光刻机的等效七纳米工艺产能规划,到每月十万片已经是差不到到极限了,主要是因为采用DUV浸润式光刻机生产等效七纳米工艺芯片,成本将会非常昂贵,除了S系列芯片,W系列芯片还有AI芯片外,其他各类芯片其实是无法承担如此昂贵的成本的。”

    “盲目使用DUV浸润式光刻机扩充等效七纳米工艺的产能,未来可能会导致产能利用率不足!”

    “我们在等效七纳米工艺的产能规划上,更多的还是期望与海湾科技那边的EUV光刻机的技术突破。”

    “海湾科技那边,已经开始制造第一台EUV光刻机的原型机了,其设计参数就是用来制造等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