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七章 子午谷奇谋(3 / 3)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雍州刺史郭淮久经战阵,曾在汉中力挽狂澜。即便蜀军奇迹般兵临城下,5000兵力也难以速克长安。而洛阳方向的援军最快5日即可抵达,蜀军将陷入孤军深入的绝境。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蜀汉的国力瓶颈。夷陵之战后,蜀汉总兵力仅存10万左右,且精锐损失殆尽。魏延所需的5000精兵约占蜀军野战主力的16。

    一旦奇袭失败,蜀汉将丧失战略反击能力。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坦言,赵云、魏延、邓平等70余人,是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朝一夕之左右。可见蜀汉的战争容错率极低,诸葛亮必须将有限兵力集中于成功率更高的战略方向。

    第一次北伐期间,诸葛亮选择西出祁山,意在夺取陇右五郡。这一地区地广人稀,但盛产战马且可切断曹魏与凉州的联系,为蜀汉提供长期对抗的资本。相较之下,即便魏延奇迹般夺取长安,蜀汉也缺乏足够兵力巩固战果。

    关中平原无险可守,曹魏只需调集中原主力反扑,蜀军势必陷入消耗战,而蜀汉的国力根本无法支撑这种对抗。

    诸葛亮否决子午谷奇谋的决策,本质上是对战争规律的深刻认知。他推崇《孙子兵法》“以正合,以奇胜”的原则,但更强调“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蜀汉的弱势地位决定了其必须采取积小胜为大胜的稳健策略,通过蚕食笼诱,发展经济,联合东吴来逐步削弱曹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