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10章、考试咯(2 / 3)  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以乞讨、零星佣工为生,时有偷盗抢掠之事,与周边村民冲突不断。若你奉旨处置此事,需拟定一长治久安之策,既要安抚流民,又要保境安民,且需考虑朝廷财用、地方承受之力。请详述方略。

    这卷子就是当头一棒,打得许多习惯了经义文章的公子哥儿晕头转向。纸上谈兵易,亲临乱局难!有人脸色煞白,有人指尖微颤,笔悬半空,迟迟无法落下。

    拓跋尚挠了挠他刺猬般的短发,嘟囔着:“打群架啊……发大水啊……欺负孤儿寡母啊……”

    独孤迦叶明眸扫过题目,并不急于动笔,先取草纸勾勒脉络,思路清晰。

    裴婉忆起夏林“脚踏实地”的训斥,摒弃华丽辞藻,努力从“隔离双方、救治伤者、擒拿首恶、承诺查清运章、疏散围观”等务实角度层层推进。看到大题,她想起请教老县令所得,笔下更稳。

    崔琳强迫自己镇定,回想家中幕僚分析过的案例,试图套用“分化瓦解、陈明利害”之策,笔下虽工整,却稍显空泛。见到大题,她绞尽脑汁,结合家族见闻,提出“清账目、兴蒙学、劝农桑”三策。

    那寒门士子狄英,眼中却闪过异彩。他少时混迹市井,亲历过类似场面,答案朴实却刀刀见肉:“一,令护卫高声宣示朝廷法度,言明已飞报京兆尹及北衙,大军即刻便至,以慑其胆。二,命文书立即寻码头管事及漕帮头目,无论威逼利诱,须使其先行约束各自人手。三,亲自出面,承诺必查清运章改革原委,给众人交代,并立即延请附近医者救治伤者,抚恤死者。四,速遣人疏通漕运,言明堵塞乃大罪,晓以利害。”对于大题,他结合自身经历,提出“首重清丈田亩、次修水利、再设义塾”的步骤。

    而当一个时辰之后,锣声响起,接着便是巡考官的呼喊:“时辰到,停笔!”

    等到巡考把试卷都收上来之后,他们立刻开始分发第二张试卷,接着李治继续朗声喊道:“二卷,经济。限时一个时辰。”

    经济卷:

    一、今有江南巨贾,欲垄断长安至陇右的皮毛贸易。其本钱雄厚,已暗中收购沿途七成货栈,并压价三成倾销,致使中小商号濒临倒闭。若你为市舶司监事,既不能明面违律打压,又需保商贸活力、护小民生计,当如何应对?

    二、朝廷欲增茶税,预计每斤增五文。试析此举对茶农、茶商、边贸互市及寻常饮茶百姓之具体影响。

    三、西市胡商欲以低于市价三成的价格大量收购生丝,但要求赊欠半年。你为丝绸行会主事,如何定契既可促成交易,又能规避风险、保障众商户利益?

    大题:近年关中连获丰收,谷价低迷,农人叫苦。然江南道去岁水患,米价腾贵。有人建言朝廷设“常平仓”于运河枢纽,贱时收购关中余粮,贵时运往江南平抑粮价,并可利用差价盈余充实国库。若你负责此事,请详述运作细则,并预判可能遭遇之难题及破解之道。

    此题直指垄断、税赋、商贸的核心矛盾,需在律法与人情间把握平衡。不少商贾子弟也蹙紧眉头,苦苦思索。

    拓跋尚看到“垄断”二字,眼睛一亮,笔下不停,也不知他那脑袋里能冒出什么鬼主意。

    独孤迦叶结合母亲经营之道的耳濡目染,提出了“联合中小商号成立行会、寻求官方低息借贷、开辟新商路、暗中支持受挤兑商号状告其不正当竞争”等组合策略。对于大题,她大胆提出“发行‘昆明池修葺彩券’,以未来水殿部分收益为偿,许百姓小额认购,既聚沙成塔,又与民同乐”的奇思。

    第二卷是很难的,但毕竟大部分都是有些见识的人,可到了第三卷时,那抓瞎人可就多了起来。

    战争卷:

    一、我军骑兵三千,敌步卒五千据城而守。城中存粮可支半月,援军月余方至。你为将领,选择围困、强攻还是诱敌?请述理由,并制定简要方略。

    二、行军途中,遇大河阻路,桥梁已毁,舟筏不足。限一日内全军渡河,你有何良策?需考虑辎重、马匹。

    三、细作回报,敌将于三日后生辰,军中必松懈。你欲夜袭,请制定详细行动计划,包括路线、时机、兵力分配及撤退方案。

    大题:河西节度使密报,吐蕃一面陈兵边境示强,一面遣密使欲求娶宗室女,并请开放更多边境榷场。朝中对此争议极大,主战者认为其包藏祸心,主和者认为可暂缓边患。你为兵部职方司主事,需综合分析形势,判断吐蕃真实意图,并为朝廷草拟应对之策,须兼顾军事、外交、经济及长远安定。

    此卷气势恢宏,最后大题更是直指国策核心。殿内空气几乎凝固,抽气声此起彼伏。许多人面无人色,豆大汗珠自额角滑落。

    李承乾目光扫过,见拓跋尚竟对着大题摩拳擦掌,下笔如飞,不由微微摇头。独孤迦叶凝神屏息,尝试从“核实情报真伪、分析吐蕃内部政局、评估其军事与经济需求、提出‘许开小榷场以观后效,加强边境巡防,密令河西军暗中备战,并择一远支宗女虚与委蛇’”等复合策略入手。

    狄英对此等军国大事接触甚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