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三十三章 活不下(二合一)(2 / 3)  我的仇敌成了我的道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慢缓过劲来后,有些生硬且惶恐道:“县、县里……做好多工,地、地没法种。”

    陈易不动声色,而后又问:“县里纳的粮不是就十五税一么,农忙时无役,农闲时帮工,王府都是有明令的。”

    老农嘴唇张了张,说不出话来,好一阵才呆呆地问:“哪、哪座县里?”

    “就最近的文石县。”

    “不是、不是、没有、没有……”老农拼命摇着头,好一阵后,理顺舌头道:“…县里交得少,干得活要多太多,给差爷抬轿、修路、垦荒、挖煤…都、都要我们干,人一走走好几天,几个月,饭都没有,地就给人占了,荒废了,苗都给整死了……”

    陈易默然片刻。

    他一下不知,安南王府追查隐户,对于这些人而言到底是福是祸,纵使他心向王府,也知道是福少祸多。

    老农还在继续说:“几十年前…县里有个教书的,想去龙尾城敲鼓,给人半路拦下来,当着大家的面打死了,大家在县里活不了,活不了才逃过来的……这里粮布要得再多,还是有一亩地种,能有一亩地种…不怕活不了。”

    陈易听到这里,已无话可说,他默默放下一贯铜钱,嘱咐老农藏好,便起身离开。

    ………………

    林荫浮过甲面,成队的铁鳞军踏上归途,安南王往后侧眸,眼角余光里,陈易策马赶上队伍。

    “为何耽误?”

    陈易正欲开口,秦青洛便平静陈述道:

    “无变故而耽误者,依律当斩。”

    “王爷舍得斩我?”

    “寡人是问你有何变故。”

    陈易微敛眸子,从话语间体会到一丝不可多得的关切。

    他略加斟酌后,缓缓道:“我寻了个隐户问了一问,许他回县入籍,他竟不肯。”

    日光透过林叶缝隙在她冷玉般的甲胄上投下斑驳光影,秦青洛眼中并无多少意外,

    “王府新令,归籍者免赋三年,分田耕种。”

    “不错,王府新令何其之好,难道不及在这坞堡里做那刀家的佃奴?可他们偏偏就当了隐户。”陈易顿了顿,继续道:“王爷明鉴,王府新令自然是仁政。然则……那隐户言道,县衙所行,与王府所颁,南辕北辙,判若云泥。”

    “细说。”

    “其一,赋税徭役,名实不符。”陈易开始转述,语气尽量平缓,“王府明令十五税一,农忙无役。可到了文石县,差役下乡,巧立名目,十五税一成了虚文。更兼农闲之时,名为‘帮工’,实则强征。抬轿、修路、垦荒、挖煤……动辄数月,自带干粮。田地无人照料,荒芜废弃,青苗枯死,一年的指望就此落空。待他们筋疲力尽归来,田地或被他人侵占,或早已荒废。赋税未减,徭役反增,生计全无,岂敢回县?”

    秦青洛没有打断。

    “其二,胥吏横行,鱼肉乡里。”陈易继续道,“王府分田之策,本是良法。然地方胥吏,上下其手。良田美地,尽被其亲信豪强圈占;贫瘠坡地,才分与归籍流民。更有甚者,以‘查验’、‘丈量’之名,行索贿敲诈之实。稍有不满,轻则鞭笞枷号,重则罗织罪名,家破人亡。百姓视县衙如虎口,宁受土司盘剥,尚有一线苟活之机,亦不敢踏入县衙半步。”

    林间响着马蹄踏在落叶上的沙沙声,铁鳞军的队伍在后方沉默行进。

    陈易深吸一口气,声音更沉:“其三……吏治败坏,申诉无门。”他顿了顿,抬眼直视秦青洛,“那提及,数十年前,文石县曾有一位教书先生,目睹不公,欲往龙尾城告状鸣冤。结果……人未出县境,便被差役拦截,当众活活打死!此后无人敢言,无人敢告。百姓活不下去,才逃入土司之地,纵然刀家盘剥甚重,至少……尚有一亩薄田可耕。”

    当说的话都已说完,其中如何意味,任谁都听得明白。

    可出乎陈易预料的是,自始至终,这高大女子只是微微动容。

    林间一片寂静。

    秦青洛端坐马上,身影挺拔如松,阳光勾勒出甲胄冷硬的轮廓。

    “王爷…”

    “寡人知道。”秦青洛平静道:“赋税虽重,民犹能生,徭役若重,民无所逃。”

    陈易略略沉吟,眼神一时复杂难辨,

    “你先前与我说‘有人鼓动’,看来王爷知道为何会有人鼓动,也知道为何那些隐户会听信鼓动。”

    他话音出口,并不急躁浮动,他并非幼稚之徒,更不会信什么朝廷的本意是好的,只是下面的人还是执行坏了,与其说朝廷被人蒙蔽,倒不如说朝廷对下面的人会执行坏的事,从来心知肚明。

    “文石县如此,南疆诸县,十之七八,大同小异。”陈易顿了顿,缓缓道:“哪怕胥吏横行、吏治败坏,也要他们去丈量田亩,编户齐民,征缴赋税。”

    秦青洛微微前倾,甲片在光线下折射出冷硬的线条,面对陈易似有苛责的言语,终于缓缓回应道:

    “县衙如根须,这些根须,多是腐朽,寡人岂不知其弊?岂不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