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章 维多利亚夫妇(3 / 3)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为这涉及到和俄国的盟友关系。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奥地利帝国的要价很低完全在英国的承受范围之内,甚至还给英国提供了一笔资金。

    这笔钱对于此时的英国政府来说非常及时,别看英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是他的财政收入甚至不如现在的法国,更别说1848年之前的奥尔良王朝。

    1856年奥地利帝国的财政收入已经突破十亿弗罗林大关,这个数字几乎是英国财政收入的两倍,1848年之前法国的1.5倍。

    英国的小政府理念就注定了他们不可能像奥地利帝国一样做,所以他们必须精打细算,甚至靠贷款来渡过难关。

    不过贷款也是要有资本的,俗话说的好,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英国政府也是需要还贷款的。

    这笔钱正解了英国政府的燃眉之急,好让他们可以贷款更多的钱,尤其是在此时黑海海战失败的背景下,他们更需要金钱来支撑门面。

    英国人并不是没钱,但是所谓的制度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所以议会就不可能让国家征更多的税危害到资本家的利益。

    英国人信奉的是“无代表,不纳税”的原则,但这些人上位之后就变成了“想加税?没可能!”

    此刻的英国内阁其实非常纠结,因为地中海舰队的失败完全打乱了之前的计划,甚至可以说这场失败的影响比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爆发还要恶劣。

    不过归根结底还是约翰·罗素的固执导致英国没有及时在近东事务中抽身,所以才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可放弃近东又哪有那么容易?先是放弃印度,再放弃近东,那英国的世界霸权怎么办?

    俄国人出海之后会不会比奥地利人更加麻烦?

    奥地利人对于殖民地多少还有一些选择性,但俄国人却是荤素不忌,甚至连阿拉斯加的那种冰天雪地都抓着不放。

    如果真让俄国人出了海,那他们会不会到处见缝插针?

    到时候可真就是全球性竞争了。

    为了避免这种更糟的情况发生,英国必须围堵俄国。为此双方已经进行了上百年的博弈,不过这一次英国似乎不得不选择让步了。

    “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首相戈登问道,他对此时的局面真的感到绝望。

    虽然戈登是一个反战派,但现在英国在近东地区的沉没成本太高了。

    如果此时选择退出,那之前的努力将会前功尽弃,甚至包括让奥地利帝国中立付出的那些代价。

    乔治·汉密尔顿·戈登就是这样一个十分纠结且矛盾的人,但谁又能甘心屈居人下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