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土崩瓦解了,民间已经无地可分了。”
“而旧贵族还在大肆吞并土地,导致为国征战的将士,食不果腹,都别提封地了,吃饱肚子都难。”
“所以,秦必然会灭亡。”
“如果大秦灭亡六国,不是一世做的,是循序渐进,一点点吃掉的,大秦说不定也会拥有二百年国祚。”
“或者说,商鞅变法最后的余晖,就是灭亡六国。”
“如果秦始皇手里不灭六国,大秦也没有机会灭亡六国了。”
朱祁钰微微点头,这番见解是对的。
秦朝到了秦始皇末期,连老秦人都抛弃了秦国,因为军功制度下,无土可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确实灭亡了六国,却收获了六国刻骨的仇恨。
恰恰说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没什么好下场。
这也是朱祁钰的军功制,要放眼整个世界的,只有全世界的土地才够分,而且适当时候要放弃军功制,不然早晚有一天引火烧身。
也是他将土地分封出去,自己并不直管的原因。
秦灭六国,和朱祁钰吞并世界,一模一样。
以秦国的国力,吃不下这么多疆土的,所以秦始皇灭亡六国之后,就要修驰道,就要大兴土木,不做就没法统治六国呀。
太着急了。
可不着急吧,秦始皇在当时已经算长寿了的,就看他后世之君那个德性,如果秦始皇不做,后代秦国能不能保住都难说,都别谈统一六国了。
所以,这是历史的难题。
连秦始皇那样伟大的人都发现无解,何况别人了。
千万别以为,秦始皇不知道,那样震古烁今的大帝,可以把他想象成神,神一样的人物,怎么可能连这么低端的问题都看不到呢。
大汉继承了大秦基业,也是用了一百多年休养生息,才让天下恢复生机,才让天下认同汉,认同统一。
幸亏,大汉早期奉行无为而治,不然江山早就崩盘了。
从后世眼光看发现正确,恰恰证明先人的牛叉。
要不咋说,历史上成名的人物,全是顶尖人杰,你能看到的事情,人家比你还门清呢,千万别低估那个时代的智慧呀,甚至说,任何一个灿烂的大时代,政治智慧都是极高的,乃至比现在还要高。
就说秦始皇修的大驰道,是不是今天的高铁?
云贵的要道,全是秦始皇开的,一直用到现在。
这种历史顶级人才,政治眼光可怕到了极致,青藏线,是明太宗第一个修的。
秦始皇时代留下多少制度啊,一直用到了现在,就这套制度,拿到后世都是遥遥领先。
“所以孙儿认为,太祖皇帝停止征战,是为了让百姓休养生息,让天下恢复繁荣。”
“这恰恰说明太祖皇帝政治眼光卓越。”
“蒙古人确实能征善战,可蒙古人是不治理地方的,漠北、西北的严重沙化,就是蒙古人作恶的结果!”
“他们不治理,在哪里待一段时间,把土地水土都玩废了之后就走,他们一路西迁,自然就需要一路打仗。”
“所以蒙人善征战,因为不征战就没饭吃。”
“而咱们汉人的家,却在这里的,永远在这里。”
“他们能走,咱们不能走。”
“所以,太祖皇帝没有继续扩大地盘,而是选择积蓄国力,慢慢恢复汉人的繁荣。”
明初时期,很多省都荒无人烟,千里无人烟,连个人都没有。
洪武朝多次强制移民,才让很多省份重新丰盈起来。
继往开来的任务,要交给后世皇帝了。
可太祖皇帝也没想到,后世皇帝这么不靠谱。
建文帝上位就削藩,太宗皇帝又开始靖难,把国家差点打崩盘,大明的繁荣非但没有延续,反而短暂的中断了。
整个永乐朝,一直都在对外征战中。
北方设奴儿干都司,拿下贵州几个府,又拿下安南,郑和下西洋,战绩太多了。
可给大明带来的是什么,百姓困苦,生不如死。
若非仁宗皇帝在中枢极力支撑朝政,恐怕永乐朝的战争就支撑不住了,大明也是二世而亡。
可是,仁宗所谓的支撑,不也是从民间索取嘛。
等于说,从民间借债,后世来还。
所谓的仁宣之治,哪有书上写的那么好。
为什么宣宗皇帝不再征伐了,以宣宗之能,完全能再收安南,因为没钱了,因为没实际价值呀。
在没有耐寒种子之前,整个辽东都没用,就别说整个东北了。
没有玉米、地瓜、土豆之前,整个北方都想遗弃。
红河大平原没形成之前,安南就是一块彻头彻尾的烂地。
就别说朝鲜了,谁要谁倒霉。
所以,从实际角度出发,这些地方都没用啊,打仗就会增加百姓的负担,因为大明收赋税是从百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