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写一篇文章,发布在报纸上,中枢会下旨,让天下人研制这蒸汽机,朕希望快点看到成品。”
“冯孝,传旨的时候告诉天下人,能研制出可用于工业的蒸汽机,赐金符。”
冯孝大吃一惊,金符可是免死金牌啊,国朝赐的人不多。
进殿的时候,冯孝小心翼翼问:“皇爷,那蒸汽机,到底有何妙处?”
“有了它,大明疆域再翻一倍,也能统治得了。”
冯孝吃惊,但不怀疑。
朱祁钰还说得小呢,蒸汽机诞生后,工业革命就进入了快车道,有他在大明抄作业,能快速进行电力革命。
在西域。
春暖花开,物资再次运送。
封冻了一冬天的城池,也再次打开,无数还活着的人,哭着涌入城池之中。
上冻之前,驱赶出去总共1600万人,加上本地人。
活着熬过一冬天的,最多700万。
于谦下令设粥棚,安抚所有人,并发放户籍,安家落户。
西域明军约五十万,获得的俘虏女人约190万,还有些本地人400万,这些本地人多是孩子。
再加上释放的奴隶,人口才一千多万。
整个冬天,也陆续有物资进来,在路上设粥棚,不然不会只死这点人。
中枢尽力了。
恢复运输后,便集结千万民夫,往这边运输,尽量多多活人。
为了安抚奴隶情绪,于谦宣布奴隶剃头后,会给发放一个女奴做妻子,在西域安家落户。
西域人口本来在两千万左右,只剩下六百万人。
于谦收到圣旨,皇帝竟让他回京静养,把权柄移交王越、范广、杨信三人,他回京静养,等下一次打仗。
于谦都哭笑不得,老夫的身子骨差到这一步了?
他也没辙,下达最后一条命令后,就乘坐马车回京,他的马车是御驾,经过沥青路的时候,所有运输都要终止,给于谦车架让行。
于谦都表示很无语,他想夜间出行,却被医疗团队拒绝,因为夜间温度低,于谦身体出现一点问题都不行。
这是皇帝的严令,整个团队的富贵,都和于谦挂钩。
临行前的命令,就是推平西域式建筑,改建中式建筑,有些特殊的不能推,只能保留。
为了让建筑风格不遗失,中枢派画师将一切画下来,在北京仿制一座城池。
包括文献、宝物等,都要运送入京,甚至带有文字的,都要送入京师。
中枢会翻译成汉字,纪录在华夏历史之中,这些孤本,则会被妥善保存,还会誊抄几份,分别藏在不同地方。
这些都是惯例了,这些年大明占领很多国家,都是这样做的。
要不怎么说,很多国家的文化都断流了,比如印度,但在大明,却能找到印度完整的文化体系。
而这,在现阶段是不予对外公开。
像石碑、石像等宝物,则是妥善保护后,向公众开放,允许百姓花钱参观。
西域不是异国,从汉朝开始,华夏就统治这里,在地理志上,就说华夏的西边尽头是葱岭。
这里也是古传说中的共工、后羿等传说的发生地。
朱祁钰也不像对待异国那样残酷,尤其对文化的保护,极尽小心。
户籍登记,所有人落入汉籍。
新建的城池、道路,都会有很多石碑和庙宇,石碑主要纪念死去的兵卒,庙宇则是纪念将领。
这次兴建的石碑,则纪念了一些冻死的奴隶。
杨信征服的塔里木盆地,中枢会挑出一座城池,会以杨信的名字命名,在市中心,会为他建庙祭祀,等他百年之后,再从他诸子中挑一支出来,在此守庙。
不止他杨信,凡是做出卓越贡献的,都有这个待遇。
普通军将,则会在庙里立碑,碑文写出他们的贡献,以此作为纪念。
这一套已经非常成熟了。
不止武将,文官在当地治理有功的,都会立碑祭祀,并会挑出一条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
为了增强汉文化,大明还会在征服地,为华夏先贤立碑,比如交趾,唐代诗人王勃曾经去过交趾,大明就会设王勃碑,碑文详细记录王勃的事迹。
汉人在西域留下的足迹太多了,张骞、唐玄奘等等,大明会在新城建庙祭祀。
景泰朝,祀祝文化很兴盛。
很多古人都被翻出来祭祀,祭祀的地方还不是他们的家乡,而是这些新地。
实在找不出来的,就开始编,瞎编乱造,比如李白的足迹踏遍整个东南亚,璀璨的诗篇,是在新益州写出来的,尤其是碎叶收复之后,修建了很多李白诗篇的石碑。
苏轼流放地的海角天涯,也变成了婆罗洲。
秦琼曾经率领大军,征伐过捕鱼儿海,捕鱼儿海就多了一位能祭祀的将领了。
李靖西征,把咸海打了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