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4章 明中六大奇案,红丸案(5 / 7)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他和皇帝的默契。

    “李首辅,武学之事,交给老夫吧。”

    李贤脸上露出笑容,武学事,他这个首辅不该参与太多的,因为他刚上任,皇帝就烧他的眉毛。

    此时又是他威望最弱的时候,于谦同样在坐冷板凳,所以皇帝选择最好的时机,利用二人将武学打开局面。

    皇帝算把皇权用得恰到好处。

    景泰十三年,则就举行景泰朝第一次武举。

    以后就是今年武举,明年文举,考个几十年,就成为规矩了,武举就能为大明源源不断提供基层人才了。

    送走李贤,于谦十分高兴。

    他想争一争第一次武举的出题权和主考官的位置,让他彻底坐稳军中第一山头的位置。

    他很清楚,他退让首辅之位,不闹不骂,让皇帝十分满意。

    皇帝便投桃报李,给他军中第一山头的位置,让他得偿所愿。

    他心情不错。

    果然,皇帝送来密信,和他商讨出题、主考的问题。

    接下来几天,他一边编纂兵书,一边使人写教本,又开始选址,筹备武学之事。

    按照皇帝的意思,各省设武学,每年入武学学习的人不能多,控制在二百人左右,学习为期两年,两年后参加武举。

    第一次考,武举仅录五十人。

    考试科目也简单,三场,都是军事推演,实战指挥打仗。

    但生员可选择,步战、骑战和水战三门,也可以全部选择,自由选择。

    教本还叫武经,但删除了原本所有内容,重新编纂。

    用小人书的方式编纂,让所有人都看得懂。

    参加武举的,必须是武学生员,武学必须从军中从军三年,并立下功绩的兵卒中招募。

    考中武举的,则全部进入讲武堂学习,为期三年。

    南北各设一座讲武堂,全部有战功之将去担任教习,无战功的袭爵之人,无资格担任教习。

    朱祁钰对讲武堂的教习,进行了严格规定。

    和以前让文武官皆去讲课不同,和国子监的宽松也不同,而是严格设定了战功、资历等详细门槛,才有资格担任讲武堂教授。

    还规定了,有功之将,必须去讲武堂担任教授,朝中弃用老将也必须去讲武堂。

    在讲武堂担任十年教授者,免死。

    一下子,就把讲武堂的地位拔高了。

    纵然不合理,却能让讲武堂成为皇帝手中的利器,虽坐在中枢,却能牢牢掌握军中基层,能让军将源源不断培养出来,也能让皇帝永远手握兵权。

    没错,就是皇帝握紧兵权。

    之前朱祁钰开创讲武堂,就是为了攥住军权。

    如今机会来了,他要用武学、武举、讲武堂,为后世之君攥住军权,让皇帝不会丢掉皇权。

    景泰十二年,兵部最大的任务,就是建立武学,派遣军将去担任教习。

    科道言官都在上疏陛下,请陛下万勿放任武将做大云云。

    皇帝置若罔闻。

    眨眼就到了二月二。

    一年一度的运动会结束,南宫却传来噩耗。

    倭郡王薨逝了!

    曾经的正统皇帝,大明的太上皇,朱祁镇,竟然离奇死亡了!

    内阁姚夔和王复,耿九畴和白圭四人匆匆赶往南宫,南宫却乱糟糟一片。

    哭声遍野。

    全是妇人的哭声。

    姚夔放眼看去,全是女人,在门口哭泣,不知是在哭自己的命运,还是真心为倭郡王哭几声。

    想来都是前者吧,毕竟这些女人,刚入南宫伺候一年,哪有什么感情?

    可是,这妇人也太多了吧?

    跪得一地,几个院子都装不下,倭郡王能不累死吗!

    姚夔摇摇头,颇为无语。

    从皇帝离京之后,倭郡王就彻底放飞自我了。

    主要因为,皇帝觉得愧对亲哥哥,对南宫管制渐松,允许诸王探望朱祁镇,对南宫的诸多禁制也逐渐打开。

    一来一往,诸王觉得南宫简陋,身边伺候的人太少了,堂堂正统皇帝,如何能居住这样的宫殿呢?

    所以,周王先进献的美人,诸王也跟着进献。

    朱祁镇早就被吓废了,但看着美人又垂涎欲滴,他担心是皇帝的陷阱,刚开始不用。

    但受不了美人的诱惑,久而久之,就学起了宋徽宗。

    只要他沉溺于酒瑟之中,皇帝就不会怀疑他了吧?

    毕竟他是皇帝的亲哥哥,天下都让给你了,难道几个美人,你还舍不得?

    所以,他就让太医院给他配制秘药,试探宫中的态度。

    结果,太医院竟真把秘药送来了。

    期间还收到了朱祁钰的密旨,言辞恳切,说愿意和他重归于好,他要江山,给他富贵,除了皇位,朕有的都能给你云云。

    朱祁镇清楚,皇帝也担心他在北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