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3章 朕不怕功高盖主!就怕你们没本事!(3 / 7)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改革货币!

    用八百万两再赚一笔。

    “敢问陛下,陛下是彻底废除钞法?还是暂时废除?”张凤皱眉问。

    “彻底废除,以白银代替!”

    张凤犹豫道:“陛下,您可知,国朝缺银,如今市面上银子多些,是市舶司的功劳。”

    “倘若对外贸易断绝,再放弃钞法,大明会立刻陷入钱荒。”

    “而且,民间乡绅地主都有贮藏银子的习惯,他们把银子藏在自家猪圈,都不愿意拿出来花。”

    “微臣建议,可暂时弃用钞法,暂不明旨废除,一旦缺银子的时候,再行钞法。”

    张凤建议可行。

    户部右侍郎孟鉴出班,行礼后道:“陛下,臣以为,应该继续行钞银并行之策,宝钞虽然通胀,起码朝堂仍在通行。”

    “一旦彻底放弃钞法,想再捡起来用,微臣担心,会引起民间反弹。”

    “不如先用现银,暂且不废钞法,先这样用着。”

    “臣赞同孟侍郎之建议。”户部右侍郎吕原也表示赞同。

    有了户部抛砖引玉,很多官员都发表意见。

    都大差不差。

    朱祁钰微微颔首:“朕不打算用银锭子,一来不方便,交易时需要用秤称重,再用剪子剪断,这样损耗很大,一般百姓人家承担不起;”

    “二来就是携带不方便,朕带着银锭子出门,放在身上扎得慌,放在锦囊中又坠得慌。”

    “朕打算压制银币,每一枚银币固定面额。”

    “比如一两的银币、二两、五两,十两。”

    皇帝原来要铸钱啊!

    铸钱肯定是往里面掺水,赚火耗糊弄百姓的。

    “陛下,请听老臣把话说完!”

    胡濙立刻站出来反对:“陛下,内帑虽然宽敞些,但请陛下切莫浪费银两!”

    “一来,白银昂贵,我朝并不盛产白银,市面上的白银皆是从夷人贸易得来。”

    “但老臣估算,夷人恐怕也没多少白银,老臣曾亲自见过那些夷人,他们说的国度,非常狭小,怎么可能有无数白银令其挥霍呢?”

    “张尚书言之有理,一旦贸易断绝,我朝一定会出现银荒,届时朝堂如何应对?”

    “二来,陛下要压银币,陛下算过火耗吗?银子火耗,每两银子会损失二三钱银子,压成银币后,银子缩水,朝堂亏惨了。”

    “三来,若陛下压出精美的银币,只要面世,就会被市井商人抢购一空,然后埋进土地里,陛下的内帑,能顶的过商人抢购吗?”

    “四来,陛下想压币有赚头,就要往里面掺东西,掺得多了,价值自然就下来了,到时候口碑崩塌,和宝钞无异。”

    “陛下,倘若出现上述四种情况,朝堂上的钱,顷刻成空,会发生什么事情?”

    胡濙恭恭敬敬磕了个头:“陛下,此事绝对是贻害万代的事情,请陛下绝不可再动此念头!”

    胡濙说的有道理,但他并不知道,夷人的钱来自美洲,美洲白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而且,离大明最近的倭国,就富有银矿。

    缅甸富有金矿。

    但胡濙有两句话说得对,火耗太多,明人喜欢贮藏银子,内帑的银子根本不够做准备金的。

    “老太傅快快请起,此言是朕灵光一现,所以拿出来与诸卿讨论,说对说错朕皆赦无罪,诸卿畅所欲言。”

    朱祁钰笑道:“朕打算强征民间之银,强制压成银币,再流通回民间……”

    “陛下呀!”

    胡濙翻个白眼:“若老臣去抢内帑,您会怎么办?会杀了老臣啊,朝堂若派兵抢百姓家中钱财,那不是官逼民反吗?”

    “不是抢,是号召百姓把银子拿出来,兑换成银币。”朱祁钰很天真。

    “陛下,就算衍圣公重生,也不能让天下万民放弃戒备之心。”

    胡濙无奈笑道:“敢问陛下,这是哪个祸国殃民之辈,告诉您的,老臣请陛下杀之!”

    “此策,必使大明江山动荡,大明顷刻崩塌!”

    朱祁钰表情尴尬,这是他前世看到的。

    却忽略了人心。

    自古以来,百姓对官府根本就没有信任,只有戒备之心,所以让他们拿出银子,就是在逼反他们!

    “诸卿,此策不行吗?”朱祁钰有些不甘心。

    李贤、张凤等皆摇头。

    “若大明遍地是银子,此策尚可一用。”

    “如今银钱短缺,市场上尚是钱荒,如何浪费火耗去压什么银币,舍本逐末……”

    胡濙见陛下心诚,于心不忍道:“陛下,您可让工匠压一枚银币出来,看看会损耗多少银子?您再让计相计算出来。”

    “至于让百姓拿出银子来,您最好打消此念头,大明不能乱啊!”

    胡濙松了口气,幸好陛下没强制执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和压银币比起来,整饬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