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章 天子守国门,归还天师位(3 / 5)  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会相信,那位胡相有猫腻……”

    张异默然,胡惟庸造反,确实不太可能。

    周通告诉过他,皇帝重点监察过胡惟庸。

    一个人想要造反,那么多的关系打点,不可能不露出蛛丝马迹。

    可张异总觉得不对劲,尤其是姚广孝都夸胡惟庸出世好的时候,他更觉得诡异。

    胡惟庸,也许会因为他的出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可他总不能因为自己,而将他的性格也改变了。

    既然性格不会变,那他如今的一切都是伪装。

    而他为什么能这么多年坚持伪装?

    他图什么?

    张异越想,越是觉得事情不对劲。

    “姚广孝,等到了北京,咱们要去查验几件事……

    别问为什么,照做就是!”

    张异将自己心中的疑惑,一一说给姚广孝听。

    姚广孝点点头,答应了张异要求。

    ……

    “皇上照常来京?”

    北京城,胡惟庸从凌说口中听到确定的消息,方才重重舒了一口气。

    朱元璋若是真不来了,他忙活一年辛苦准备的套,就要被皇帝挣脱了。

    失去这次机会,胡惟庸几乎敢肯定,他未来再也没有第二次机会。

    而他无法兑现蒙古人的承诺,恐怕光是漠北传回来的消息,就够他诛九族!

    “行,那你去准备吧!”

    胡惟庸摆摆手,让凌说下去。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凌说此时也没有了以前的患得患失,而是更像一个亡命徒。

    等凌说离开之后,胡惟庸又喊来涂节等人,开始吩咐起来。

    一切的一切,都没有回头路了。

    顺天府的暗流,也开始涌动起来。

    胡惟庸做完这些,一阵疲惫的感觉侵袭全身。

    ……

    北方蒙古人的进攻,终归还是被徐达挡在外边。

    不过战争一时半会,也陷入胶着的状态,

    皇帝在蒙古军南下的第七天,到了顺天府城外。

    朱元璋看着前线的战报,也陷入沉思。

    如果说这是蒙古人的舍命一战,但前线表现出来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蒙军确实在骚扰大明边境,可是打法十分保守。

    这些人给人的感觉,就是在拖时间。

    老朱也觉得事情有一丝诡异,不过他并没有衍生出太多的想法,只是将疑惑压在心底。

    迁都遇上这件糟心事,朱元璋的心情自然好不起来。

    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也不会在这个问题上纠缠。

    临近顺天,早在北京的大臣们,出城相迎。

    胡惟庸作为百官之首,就站在队伍的最前边。

    “恭迎皇帝!”

    胡惟庸跪在地上,领着百官高喊口号。

    城外,满是欢迎皇帝的声音。

    老朱表面平静,但他的心思也被前线的事情牵动,并不在意这些细节。

    不过,既然是迁都,该走的礼数还是要走一遍。

    皇帝微微颔首,胡惟庸示意。

    礼部的官员,开始引导皇帝按照规制,引导皇帝进行下边的礼仪。

    皇帝入京,哪怕是战争的阴影笼罩国都,顺天府的天空中,依然萦绕这喜悦的气息。

    历经十年之后,前朝的大都,终于还是成为了当年的国都。

    顺天府的百姓们,也重新感受到了身为首都人的喜悦。

    礼仪,有条不紊的进行。

    皇帝的车马逐渐靠近皇宫。

    张异身为国师,扶着他的父亲跟在队伍后边。

    姚广孝也不能随便离开,不过张异在融入队伍的时候,看见姚广孝找来老陌,老陌飞速离开……

    张异松了一口气,他不动声色,继续扶着老张往前走。

    关于心中的不安的感觉,此时他还不能说出来。

    朱元璋对他虽然很是信任,但张异能感觉到他在与皇帝相认之后,二人之间的关系微妙的变化。

    老朱对自己很好,可已经不是以前的叔侄关系了。

    除了亲生儿子,任何人和皇帝的关系,本质上就是君臣。

    既然是君臣,张异就必须考虑到他说出来的话,在朱元璋那里造成的影响。

    如果胡惟庸是无辜的,因为自己的莽撞让迁都的行动终止,不但自己会惹来大麻烦,而且,龙虎山马上要回归的天师虚名,也会因此功亏一篑。

    综合考量之下,他决定让老陌去刺探一件事。

    那就是,这座城市中,会不会有异常的群体存在。

    张异和姚广孝在路上,曾经推演过,如果真的有人造反,应该怎么做?

    有姚广孝这个造反专业户的头脑风暴,师徒二人代入胡惟庸,假设他要造反。

    姚广孝给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