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章 天子守国门,归还天师位(2 / 5)  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但张异画风一转,说:

    “陛下可往,贫道可往。

    贫道不能保证其他什么,但能保证,真有事,贫道会比陛下和太子殿下先倒下……”

    张异的话,深得朱元璋的心。

    老朱说了一声好,然后回头问朱标:

    “太子,伱觉得如何?”

    “父皇去得,儿臣不随,岂不是不孝?”

    见无论是太子朱标,还是皇帝本人都已经决定继续前进,百官自然不会说些什么?

    老朱看了张异一眼,点头,然后拔出宝剑,指向天际。

    “既然蒙古人不怕死,朕虽然不能御驾亲征,却也能为我大明扼守国门,为苍生百姓,谋万世太平!”

    “天佑大明!”

    “天佑大明!”

    在军队的呼喊声中,朱元璋剑指北方。

    皇帝的车辇,开始缓缓前进。

    迁都的队伍,继续朝着北方前进。

    张异站在原地,默默着看着车马从自己身边走过。

    虽然成功替皇帝化解麻烦,他心中却隐约有些不安。

    他没有去找张正常,而是上了姚广孝的车。

    “你觉得,这蒙古人突然杀回来,是不是有什么阴谋?”

    姚广孝面色凝重,其实他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师父,您觉得蒙古人,这次能打穿我大明的防线,威胁到陛下?”

    张异想了一下,摇摇头。

    从北平守卫战开始,王保保坑了十几万蒙军之后,一切的结果就已经尘埃落定。

    这些年,大明的军队变得更强大。

    火枪,火炮和没良心炮这种便捷式武器的出现,更是将大明让大明的战斗力领先了一个时代。

    此消彼长之下,游牧民族每过一天,他们跟大明的差距就会拉大一天。

    更何况,就算大明没有这些进步,徐达,蓝玉……

    还有在西北方向的李文忠等人。

    这些都是大明坚不可摧的铁壁。

    “咱们能看明白的道理,蒙古人没有道理不懂!

    他们如此猛攻,总要有个目的!”

    姚广孝和张异,一个提出问题,一个试图解答问题。

    “那是什么目的呢?”

    “如果不是为了攻破大明的防线,那能不能说,他们其实是想牵制住我大明的军队?”

    “比如,造反?”

    心心念念以造反为事业的姚广孝,终于提出了他自己的设想。

    张异一激灵,一个疯狂的想法,从他脑海中冒出来。

    他瞬间冷汗直冒,排除掉所有不可能的答案,也许最离谱的那个,就是正确答案。

    造反,胡惟庸?

    张异脑海中第一个就想起胡惟庸。

    那个,他看着,完全和史书上记载不一样的胡惟庸,会按照历史的惯性,回到原点吗?

    “师父想到什么?”

    姚广孝发现了张异的状态不对,出声询问。

    张异的脸色阴晴不定,他自己也不确定自己的猜测是不是正确的?

    他的猜测,没有任何的证据。

    唯一靠得住的,就是历史上确实有过胡惟庸造反的痕迹,

    胡惟庸在他发动造反之前,早就被看他不顺眼的老朱给杀了。

    可是胡惟庸案,却在后来爆发之后,找出过许多证据。

    其中就有去信给蒙古人,让他们配合自己,还有联系倭寇……

    张异想着,如果因为他的出现,历史改变了。

    蒙古人确实是在配合胡惟庸,那他是不是已经在北京城等着朱元璋,等着造反?

    “你说,如果蒙古人在牵制前线的将军,那他们总要有个目的!

    也许是奇袭我大明的某处,也许是要刺杀某人……

    你说,那个人是谁?”

    姚广孝沉默了。

    “师父怀疑是谁?”

    “胡惟庸!”

    张异犹豫了一下,将胡惟庸的名字说出来。

    “为什么?”

    姚广孝眉头皱起,张异却答不上来。

    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属于胡惟庸的未来已经被他改变,他并不确定这个时空的胡惟庸,会不会走上原来的老路。

    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基于他的猜测。

    而且胡惟庸就算想要造反,难道他还能逃得过锦衣卫的监视不成?

    “你和胡惟庸在北京待过,你可曾觉得他有问题?”

    张异没有直接回答姚广孝的问题,而是反问对方。

    姚广孝若有所思,旋即摇头道:

    “这位胡相除了曾经想要拉拢我,没有其他值得在意的地方!

    而且,从他在京城的日子看,他的官声不错。

    除非师父能够说出让人信服的理由,不然大概没有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