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他就不怕天下造反?(二合一)(3 / 5)  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这些人在不知不觉之间,权柄已经被削得七七八八。

    但就算如此,朱元璋似乎还不打算停手?

    他想做什么?

    汪广洋的心头,无名火起。

    他可以不计较个人得失,但皇帝动的并不仅仅是个人利益,而是一个叫做读书人的群体的权柄。

    君权和相权,在历朝历代不是没有过斗争。

    因为彼此之间的争斗,死去的皇帝和文官,也绝对不少。

    论惨烈,至少目前的大明还算不上。

    可是论狠厉,老朱的刀法却冠绝古今。

    “咱们的陛下之狠,不在意他杀了多少官员,而是在将咱们这些人的不可替代性,逐渐移除……”

    胡惟庸一句话,让汪广洋如遭雷击。

    这句话,正说出了他隐约感觉不对,却说不上来的怪异之处。

    朱元璋这些年的改革,其实说白了,并不是真的将文官集团彻底灭了。

    而是张异给了他多一个选择。

    以前,士大夫挟民心对抗皇帝,如果他们愿意,他们可以将皇帝变成聋子,瞎子,哑巴……

    但是随着一个个的改革开启。

    很多东西一开始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其实已经不声不响的影响世界。

    譬如简体字的推广,已经将近十年了。

    这期间,产生了大量读书识字,却不是士大夫的百姓。

    而他们的人口基数,又为报纸这个新事物提供了群众基础。

    报纸,又绕过了他们成为皇帝和百姓沟通的渠道……

    汪广洋回想起这十年的种种,登时热血上头。

    “图穷匕见……”

    汪广洋重复着胡惟庸的话,咬牙切齿:

    “当初就应该,将那个小道士杀了!

    只是谁能想到,他竟然真的能十年如一日影响陛下!

    如今这大势已成,咱们还有机会吗?”

    胡惟庸摇头:

    “汪相,想要杀了那个小道士,是不可能的!

    他经历过刺杀,还救过皇帝。

    在刺杀这件事上,皇帝与他都非常敏感!

    张异已经不是咱们能弄倒的,除非他真的犯下不可饶恕的罪孽!”

    汪广洋张了张嘴巴,却没有再说话。

    他不过是一个文臣,想要杀人,也轮不到他。

    只是想到朱元璋如果将政策推行下去,他们难受的地方。

    “春秋学院的额学生,大概就是陛下选拔事务官的地方,这些年,陛下一直在提拔这些人……

    他们有些人成为官员,可会有更多人,成为地方上的吏……

    这就是陛下,用这些人,逐渐架空咱们的权柄!

    他们也许无法做出重要的决策,

    可他们也会避免突然失去了咱们这些人的支持,帝国会陷入瘫痪……”

    汪广洋只觉得,自己的心口被堵着一块石头。

    他们这些人,仿佛在逐渐被人取代,或者说,皇帝已经给这个国家制定了一套备用的人才系统。

    这个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绕开儒家。

    从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以来,士大夫们早就牢牢占据了国家的治理的权柄。

    正如文彦博所言,士大夫名义上是君王的臣子,也是民。

    可他们同样是一个国家的股东。

    他们入股,他们支持,皇帝才能安安稳稳,坐在龙椅之上。

    而被文人唾弃的君王,从来都没有好下场。

    “陛下,就不怕天下人反了?”

    汪广洋突然说出一句话,却把自己给吓着了。

    他骇然地看向胡惟庸,却见他似笑非笑。

    “汪相,隔墙有耳,慎言!”

    “是本相失言了!”

    汪广洋知道自己是一时气话,万一这些话落在有心人耳中,他就要被抄家灭族了。

    他略带惊觉地看着胡惟庸,他其实明白一件事,眼前这位同僚,虽然自己和他因为某些利益而看起来相处愉快。

    但彼此并不是自己的政治盟友,胡惟庸如果要告发他,他肯定死无葬身之地。

    但胡惟庸却主动说:

    “汪相,胡某和汪相的想法是一样的……”

    眼见胡惟庸主动给自己泼脏水,汪广洋才吁了一口气。

    既然大家都脏了,那就是自己人了。

    汪广洋眼中带着感激之色,朝着胡惟庸行了一个礼。

    “这天下,虽然是皇帝的,但自古以来流水的皇帝,却从不曾让我等读书人缺席!

    皇帝如今想掀了桌子,让咱们也吃不上一口饱饭!

    这情况,实属不智!”

    胡惟庸主动延续这个话题,汪广洋终于彻底放心。

    他点头道:

    “陛下,确实应该好好规劝了!

    还请胡相将李先生请上来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