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他就不怕天下造反?(二合一)(2 / 5)  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大家主打的就是一个甩锅,然后,满朝文武因为在哪做试点给吵起来。

    朱元璋朝着朱标笑了一笑,满脸讽刺的意味。

    朱标自然从皇帝那里知道,他压根没有准备在南方选择任何地方。

    南方乃是龙气所在之地,也是天下粮仓。

    朱元璋也担心天下不稳,肯定不会轻易将此事推广。

    而且他的那套方案,如果真推广了,地方上的反对声也大。

    那还不如先在北方试点,等北方这边稳定下来之后,再顺势推广南方。

    左右也就是几年时间,老朱还是等得起的。

    不过老朱并不打算提前公布这件事,先让他们打着再说。

    “诸位年后,给朕一个说法……”

    老朱是打定了主意,不让这些人过个好年。

    皇帝宣布退朝,百官赶紧恭送皇帝。

    老朱离了奉天殿,忍不住先笑起来。

    朱标莞尔,父皇恶作剧的样子,真的就跟孩子一般。

    他丢出那个问题,恐怕要让许多人过年都不得安生。

    在文官们的思想中,天然认为朱元璋必然会将试点安排在南方。

    毕竟以前老朱都是这么做的。

    他们跳不出这个思维怪圈,自然要被折磨一阵子。

    “张异在龙虎山,不知道怎么样了?”

    临近年关,朱元璋想起张异。

    “前阵子我问过毛骧,他挺好的,就是整天待在家里不出门,似乎在研究什么?

    遇见这种事,大概他心里也不好受……”

    “由此可见,有仙缘,也未必能断生死!

    长生之事,果然不可靠!”

    朱元璋回头对朱标说:

    “传承,比求长生更有意义,至少张正常留下的孩儿,都很不错……

    张宇初如果不继承天师的衣钵,他应该也是个人才!

    据说他的文章,就连当地的文坛名宿,都赞不绝口!

    标儿,身为君王,求长生是最为愚蠢的一件事,‘

    可对于后代的教导,你也要放在心上!

    雄英你可要教导好,别成了朱允炆那种废物……”

    朱标头大了,皇帝对于张异口中的那位他没出世的儿子,可是怨念很深呀。

    那个叫做吕氏的姑娘,据他打听都嫁为人妇了。

    简而言之,他们之间的缘分,因为张异的的预言没了结局。

    那自然也不会有朱允炆让老朱觉得是污点的孙儿。

    “儿臣知道了,父皇,儿臣还琢磨着,以后等雄英长大一些,让雄英拜张家弟弟为师!

    他脑子灵活,心里的主意也多!

    跟他学点东西,总归吃不了亏……”

    “跟那小子学东西可不行,他滑着呢,万一教坏朕的孙子怎么办?”

    老朱急忙反对,他气急败坏的模样,倒是惹得朱标忍不住笑起来。

    ……

    这边在聊张异,另一边,张异也被人挂在嘴边。

    “胡相,你怎么看这件事?”

    汪广洋拉住胡惟庸,将他带到一边,准备问问他的看法。

    胡惟庸似笑非笑,却是说道:

    “这件事的影响很大,本相已经准备去信李先生……

    如今这情况,恐怕需要他入京劝说皇帝!”

    李善长?

    汪广洋脸色微变,他和李善长的关系其实也谈不上多好。

    这位因为生病回家养老,但是病情很快就控制住了。

    他人不在朝廷,但朱元璋也记挂着他。

    今年,他才帮皇帝完成了一次大移民的工作,十几万人的移民,李善长处理得井井有条。

    这位大人要是回到京城,对于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不过汪广洋很快平复情绪,说:

    “也是,李先生虽然退了,但陛下经常念着他的好,只是……”

    “只是,李先生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未必有张异重要!”

    “胡相,你是觉得,张异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

    汪广洋盯着胡惟庸,希望能从他这里得到一个答案。

    胡惟庸点头道:

    “还能是谁,这些政策是一脉相承的,陛下这些年做下来的事,无非就是一件,那就是削权。

    从南北分榜到算学入科举,整整十年,难道汪相还看不透?

    所谓的改革深水区,无非就是图穷匕见罢了!

    等到陛下彻底掌控了地方,咱们这些人虽然不至于说是末日,但至少已经没有了跟陛下较劲的资本……”

    汪广洋一想,好像还真是如此。

    朱元璋因为出身的关系,他身上充满了一种毫无根据的不安全感。,

    他们这些跟着朱元璋的老臣,其实是知道的。

    可是老朱一刀刀削下来,他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