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 改革深水区,政务官和事务官(二合一)(3 / 5)  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老张的病,大概皇帝还会徐徐图之,多拖几年吊着自己。

    这倒不是他无情,而是出于皇帝的本能。

    只是等确定老张的病情之后,他才会加速这个进程。

    张异对于皇帝的行为,还是感激的。

    君王无情,但朱元璋对自己的身边人,多少有一丝人情味。

    “我明天走!”

    “嗯,明年开春,我会带着大红轿……”

    “嗯!”

    ……

    徐家丫头终归是走了,回去过她属于徐家人的最后一个年。

    张异亲自送她到山下,依依不舍的告别。

    等徐家丫头的车消失在远处,张异转身回去,继续闭关研究。

    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看能不能给老张找到续命的方法。

    第二件事,就是让自己能迅速得到天师位的方法。

    张异清楚一件事,那就是从国祭之后,他已经兑换掉了过去他所有立下的功劳的红利。

    老朱让他名动天下,也等于告诉他,你别给老子躺在功劳本上吃红利。

    如何拿出一份让朱元璋眼前一亮,也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的贡献?

    张异在纸张上写上自己的答案。

    内政方面,蒸汽机应该算是一个,蒸汽机只要出现了,就算是跨时代的改变整个华夏的大发明。

    可是这个太难了,就算到洪武十一年左右,张异能初步手搓出蒸汽机,但从样机到进入实用化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

    古人的尿性,是不大可能支持一个还处在理论化的东西的、哪怕是朱元璋也一样。

    蒸汽机的利用价值,只有在它真正实用化之后,才会变现。

    张异很快否定了这个想法。

    又将主意打到军功之上,只是他也明白,能够参与进北平守卫战那场国运之战,是他因缘际会。

    自己影响不到那么深远的地方。战争终究还是要靠徐达,常遇春还有王保保那样的人质践行。

    他左思右想,却没有一个能马上实现目标的办法。

    最后,张异的重点。终归还是落在政策改革和媒体之上……

    君王的需求和时代的需求,有时候并不是同步的。

    既然暂时没有能改变这个世界的东西出现,那就在稳固王权,讨好老朱的方面下点功夫。

    不过要执行这件事,注定又要和文官集团干上了……

    张异不由苦笑,虽然他并不期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却又不得不走上这条道路。

    该怎么入手,他陷入沉思……

    ……

    又是一年,年关将近。

    商人们如以往一般,开始准备做今年最后一笔生意。

    应天府,日月时报报社。

    报纸的分销商们,都在等着每年皇帝祝愿的头版头条。

    在不知不觉间,日月时报作为半官方的报纸,已经承载了许多发布消息的业务。

    许多地方官府,从日月时报上得到消息,甚至比公文快。

    “去给本相买一份报纸……”

    应天府的街上,随着报社的发展,报童这种职业也逐渐出现。

    胡惟庸正在去皇宫上今年最后一次早朝的路上,让人去买上一份报纸。

    作为每年大明最畅销的一期报纸,皇帝的发言依然重中之重。

    今年朱元璋的新年致辞,并没有多少新意。

    胡惟庸更加关注的,是皇帝展望中,关于新一年工作的重点。

    当朱元璋提到,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候,胡惟庸的眉头跳了一跳。

    这些年皇帝以改革之名,可是让他们这些人的权柄,一直在一点点消失。

    大家伙听到改革二字,早就有点过度反应了。

    胡惟庸也是如此,当皇帝提到改革的深水区,他的怒意不禁浮现在脸上。

    改革,改革,又是改革……

    一系列的改革,已经让他们失去太多太多,不过,他又笑起来。

    这也意味着,朱元璋失去更多的民心。

    “改革的深水区……是什么……?”

    皇帝并没有提这件事,他带着这个疑问,来到午门前。

    胡惟庸发现,大家的手头都拿着一份报纸。

    “胡相看了今天的报纸了?”

    “嗯!”

    “陛下这是春节,都不准备让大家好好过呀!

    这些年,大家一提起改革这两个字,就茶饭不思,也不知道皇帝会做什么?

    上次的摊丁入亩,这次呢……?”

    胡惟庸没有回答,因为他也完全摸不清皇帝的路数。

    ……

    “父皇,这个决定,真到了成熟的时机?”

    华盖殿中,朱家父子也在准备着今天的早朝。

    身为太子,朱标自然知道朱元璋对于明年工作的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