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好选择?”
“没错,迁都北方是必然的选择,关于经济,民心的事,以前咱们聊过!
就从天数这个角度来说,在寒冷期中建立的王朝,注定会边患不断!
其中以北方最为麻烦!
大明建立,民心本来就不稳,尤其是北方怀念前元者甚多。所以北方未来肯定要布置重病。
如果朝廷在南,对于军队的掌控,是鞭长莫及。
不管皇帝如何安排,未来都很难避免唐朝藩镇割据局面,唯有将政治中心迁徙北方,才能化解这个局面!
其中只从军事的角度说,开封就不合格,他和应天没有本质的区别!
长安我说过了,它不再是一个适合成为首都的城市,所以也可以排除掉!
历史上能成为都城的选择不多,像洛阳之类跟长安有相似的痛点,唯有大都最为适合成为首都!
虽然大明也受寒冷期影响,但大都附近的华北平原,依然是不错的产量之地!
加上海运,运河两大水路,能将南方的粮食源源不断运往大都!
这才是我大明未来国都的不二选择!”
“可是,大都毕竟距离蒙古太近……”
朱元璋说出他不选择大都真正的原因。
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把应天当成永久的都城,他对应天府有诸多的不满意,可跟大都比起来,他还不如选择应天府。
其中最大的原因,是蒙古人的强大,朱元璋从来不曾小看!
就算将他们赶出中原,蒙古依然拥有大量的蒙古族人。
张异心领神会,这确实是历史上老朱基本不考虑大都的原因。
在洪武二十一年蓝玉在捕鱼儿海彻底灭了北元之前,蒙古人对大明的的威胁才算解除不少!
可就算是北元覆灭,阿鲁台、瓦剌和鞑靼这些威胁,也延续下来。
瓦剌甚至还完成过帮助大明君主留学他国的壮举。
所以朱元璋不肯选择大都,也是情有可原。
“叔叔说得,好像大都破了,在南方皇帝就有选择一般……”
张异简单地画出一个大明疆域的地图,指着大都说:
“假设我大明的守军失去大都,您看看整个北方,是否有险可守?”
“您不用回答,我来告诉你,北方除了济南,一个能守的地方都没有!一旦蒙古人破了大都,直扑应天毫不费力!”
张异说这段话,并非危言从听。
而是他从未来的靖难,总结出来的经验,
燕王朱棣能取得天下,有许多有因素。
但他能以一藩兵力对抗整个朝廷,还能拿得下天下的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朱元璋时期欠下的债务。
北方终洪武一朝,都没有真正发展起来。
除了济南,北平,真定等少数区域,其他地方只能用鬼蜮来形容。
许多州府,县城,城墙破旧,
甚至连城墙都没有。
朱棣一路南下,基本遇不到太像样的城池挡住他的大军。
那还是经过了洪武朝三十一年,大明和平统治了三十一年的北方。
由此可知,现在的北方烂成什么样?
这样的北方,有什么战略纵深的意义吗,没有。
如果有,但凡靖难之时北方有像样的发展,哪怕多几个像济南那样的城市,朱棣几乎不可能成功。
“立大都为都,就是天子守国门!
天子在北,长城之外是北方!
天子在南,可能济南也是我大明的北方!”
“陛下是何等人物,我就不信到了那一步,他会选择退缩?”
张异此言,真心实意。
他后世读史,都在为朱标的死感觉意难平。
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如果朱标不死,朱元璋肯定会推动迁都长安的事!
可是张异始终坚信,老朱不会选择长安!
甚至,从陕西回来的朱标,未必会真心觉得长安是好选择。
天数已变!
中国的经济中心走向江南是不可逆的选择。
如果没有江南输血,在北方建都的难度其实无法想象。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朱元璋不可能看不到这个道理,就算朱标不死,皇帝也绝不会只听朱标一面之词就选择长安。
在建都之前,他一定会亲自过去。
就如他本来应该今年五月去开封,然后亲自否决掉自己的决议一样。
只可惜,朱标死了,张异心里的想法终究也是想法。
但这不妨碍他认真的表达,跟黄叔叔吹牛逼。
“好你个小子,上次你告诉我去济宁,现在你转身要送我去千里之外?”
见他吹胡子瞪眼,张异捧腹大笑。
“叔叔,我就是随口一说,您可别往心里去!
其实迁都这件事还早,现在大明也没这国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