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一十九章 历代兵役制度小解(3 / 3)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富农便是指府户,一般来说家产殷实,财富可观,耕作交由佃户承担,当兵便是荣耀的象征。”

    “府兵制有一个特点,就是士兵的部分武器装备,比如马匹、战刀还有粮草都要自备,官府发放的只有少量补给。府兵制能大大减弱国家财政在军队的支出,优点是突出的,不过也有着缺点。”

    “富农毕竟只是少数,只靠府兵制,能招募的士兵数量很有限。”

    “《木兰辞》里也说的很清楚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就是当时府兵制度下的征兵情况了。”

    “老板,来壶茶!”

    又是一大段的输出,苏璟直接朝着老板喊道。

    说话太多,就是容易干,主要还在吃油条。

    “来嘞,客官。”

    老板麻溜的端来了一壶热茶,别看这是个早点铺子,这茶水还是有的。

    朱棣认真的记着苏璟说的这些内容,虽然不少是他已经知道的,但像苏璟这般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他也有一股别样的感觉。

    明明说的是兵役制度,但却涉及到了许多其他方面。

    “嗯嗯,燕王,记得差不多了吧,我继续了?”

    苏璟气缓好了,朝着朱棣问道。

    朱棣点头道:“先生请。”

    苏璟淡淡道:“现在说元朝,就如同你刚才说的那样,元朝对于蒙古人和其他人种有着不一样的兵役制度,蒙古人的兵役制度说白了就是部落兵制,而其他的人种就是军户制。”

    “蒙古各部十五岁到七十五岁的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而汉族中,则是设立军籍,签发军户,世代为兵。”

    “至于咱们大明朝的卫所制,其实就是军户制和屯制的结合,大明百姓分军户、民户、匠户和灶户。”

    “燕王,这咋一看,府兵制和军户制都是世袭制度,好像是类似的,但其实本质是不同的,你可知道其中差别?”

    上课不提问,这老师就是白当了。

    苏璟的问题又一次让朱棣陷入了思考之中,刚才苏璟讲述的东西很多,信息量很大,很干。

    所以这会朱棣需要仔细的回忆刚才苏璟讲课的内容。

    苏璟则是借着这个机会将剩下的几个包子扫清,这羊肉包子就是比猪肉包子好吃啊!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