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疲惫。段志达冲空回头看见陈良诚骑在一匹被血染黑的战马上背后插着两支流箭“柴大将军有令退回河岸与他汇合放火烧桥!”
心里突地一沉段志达咬着牙下令“路踵明组织桥上人手后撤毁桥。张显组织弓箭手护住阵脚。其他将士跟随鼓点一步步后撤!”
这回亲兵们不敢再大声叫喊而是采用约好的号角。“呜呜呜呜呜呜!”“咚咚咚咚咚咚”伴着短促而低沉的角鼓声桥上和桥下的李家军开始缓缓后退。先慢逐渐加然后呼啦一下全部退回了岸上。
弓箭手和弩手立刻奋起余勇将箭馕中的羽箭迅射光。趁着敌军举着盾牌互相掩护的时候他们猛然扭头撒腿就往岸上逃。
“追!”石瓒大声命令。“程将军得手了!”
“活捉小白脸!”弟们轰然响应举着兵器淌过红色的河水。水流不急但深度已经到了石瓒的嘴唇处很多人都不得踮起脚尖以免被河水呛死。个别倒霉蛋滑倒落水狗般在袍泽面前扑腾。临近的弟兄不得不腾出手来帮忙令队伍的推进度更加缓慢。
等足够起一波冲击的人登上了南岸泥滩浮桥早已被段志达派人点着了。很多沿着桥面杀过来的石家士卒不得不又沿着原路退了回去。乱哄哄又忙活了好半天石瓒终于在濡水河南岸的泥滩上将队伍整理好抬眼再看段志达的兵马已经退到了二里之外。
远方程名振的帅旗和柴绍的帅旗搅在一起令旁观者一时分不清到底是谁战了上风。骑兵们往来冲杀骑着战马的是李家军骑着骡子、叫驴和黄牛的是洺州营和石家军的士卒。更远的地方还有一支骑兵在往来冲刺所过之处李家军旗帜纷纷倒地。
不光是这支骑兵原野尽头还有几队步卒列阵缓缓而前。从战旗颜色上看他们应该也是洺州营的一部分训练有素压得李家军步卒不断避让。除了这些之外更远处还有一支队伍在迅靠近。人数看不清楚队列不算齐整头顶高举着的却是洺州军战旗。
“天啊洒豆成兵!要不洺州营哪来的这么多人?”一名石家军将领伸长脖子低声惊呼。他记得程名振只带了五千多人去迂回包抄柴绍而眼前战场上双方参战人数肯定过了四万!
“加把劲儿活捉小白脸!”石瓒才不管程名振会不会洒豆成兵的法术呢举起刀大声宣告胜利即将到来。不用再看了他相信此战已经毫无悬念。连他都弄不清楚程名振到底弄来了多少援军柴绍估计更紧张。腹背受敌外加敌方援军不断傻瓜才敢继续纠缠下去。
果然如他所料一**源源不断出现的援军将柴绍等人的信心彻底压垮。先是骑兵生了混乱有人纵马向远方奔逃。然后是步卒低级军官。互相携裹着被人赶鸭子般向东撵。段志达带领兵马及时接应上去却无法稳住自家阵脚。、随着石家军从背后冲来段志达的将旗也开始动摇倒地。几十名亲卫护着他和柴绍两个策动战马狼狈逃走。
“别放跑了柴绍!”石瓒大喜带领百十名亲卫斜刺冲向柴绍试图阻对方后撤的道路。可惜他身上的铠甲都被河水浸泡透了此刻比铁疙瘩还沉没等他跑到预定位置柴绍等人已经呼啸着从眼前冲了过去。
“别放跑了柴绍别放跑柴绍!”王二毛带领一群骑兵呼啸而过缀着柴绍等人后背紧追不舍。只可惜他们的战马好像也累脱了力居然被对方抛得越来越远越来越远最后只看到一溜烟尘。
酒徒注:看到有读者提出的分路过河的疑问了。酒徒的理解是古代战斗之所以都集中兵力动辄几万人搅在一起会战而轻易不搞什么分兵迂回最主要问题是没有电话和无线电各部难以配合的缘故。并且在隋唐时代的武将当中这一阶段的柴绍在能力上跟程名振、石瓒也是半斤对八两都使不出太高深的计谋。当然只是一家言供大伙参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