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现状的担忧,并阐述了自己“官盐购牛,募农给种,镇抚关中,削弱诸将”的政策方针,想要争取朝廷的大力支持,使得自己可以在关中地区大展手脚。
而前不久刚消灭了李傕、郭汜,征召了段煨、裴茂入京的曹操,很快也发现了关中地区新崛起了一批比李傕、郭汜、段煨更有威胁性的军阀。
对于关西地区新旧势力迭代之快,曹操阵营显然也是心忧不已。
这从曹操与心腹谋士郭嘉的对话中,可以一窥究竟。
操曰:“然,吾所惑者,又恐绍侵扰关中,西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郭嘉)曰:“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腾最强,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侍中、尚书仆射钟繇有智谋,若属以西事,公无忧矣。”
官渡之战前夕,原本在关东地区势力就不如袁绍的曹操,对关西各股新军阀的崛起,有着莫大的恐惧,这个时候由郭嘉提议并推荐的“羁縻政策”和钟繇,因为现实局势的需要,很快也就得到朝廷支持,迅速登上了台面。
但曹操任命的钟繇,他所推行的,也得到曹操肯定的“羁縻政策”,与卫觊“官盐购牛,募农给种,镇抚关中,削弱诸将”的政策方针,本质上还是有着很大的出入。
被“特使不拘科制”的钟繇,他的驻所没有设置在关中,而是留在了弘农,不知还是不是裴茂的谒者仆射则负责监盐官。
尔后,钟繇写信给韩遂、马腾,让他们各遣子入侍,关西诸将承认许都朝廷,在官渡之战中保持中立,曹操阵营也很长一段时间承认了关西诸将割据一方的特权。
驻所在弘农的钟繇此后多年,做的是这方面的工作,同时他募农给种的地方也不是关中,而是河南地。
“洛阳人民单尽,(钟)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
这样看来,卫觊提议的政策方针,除了“官盐”得到实现外,“购置耕牛,募农给种,镇抚关中,削弱诸将”的其他几项政策都没有真正得到落实,而且想要大展手脚的他还被曹操召回,转而担任了朝廷尚书的职位。
史书虽然没有明载,但提议的政策没有落实,重要岗位有人代替,后续功绩有人包揽,我想,此时返回许都的卫觊心中肯定充满了苦涩。
而钟繇推行的“羁縻政策”在卫觊离任后,也一直收到良好的效果。
官渡之战中,钟繇通过与中立的关西诸将贸易,给曹操军中送来了两千匹战马;建安七年,关西诸将更是倒向了取得官渡大捷的曹操阵营,拒绝高干的招揽,为钟繇出兵抵御来自并州高干的入侵。建安十年,又再次出兵帮助杜畿已经经营一段时间的河东郡平叛。
再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张既甚至将马腾和他和儿子都诓到了邺城,可惜一统天下近在咫尺的曹操还是在长江边上被周瑜的水军打得狼狈撤退,短时间内平定江南的美梦就此破灭。
此后忙于稳定内部的曹操,一直要等到建安十六年才将目光投向了推行羁縻政策已久的关中。
“是时关西诸将,外虽怀附,内未可信。司隶校尉锺繇求以三千兵入关,外讬讨张鲁,内以胁取质任。”
作为羁縻政策推行者的钟繇,在曹操着眼关中的情况下,理所应当地成为了降服关中诸将的第一人选,并给曹操提出了假托征讨张鲁,实际是带兵入关降服诸将的方略。
恰恰好,当年主张推行“官盐购牛,募农给种,镇抚关中,削弱诸将”政策的卫觊,这个时候却针锋相对,对曹操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并做出了出兵入关,则关中诸将必反的判断。
类似的判断,高柔也提出过。但是钟繇一直是关西方面的负责人,他的提议显然更为权威,于是曹操还是派出了钟繇、夏侯渊等将领打着征讨张鲁的旗号,带兵进入关西。
由此,也后续引发了关西诸将皆叛,羁縻政策失败,曹操亲征,渭南大战等一系列大事件。
因为平定关中过程中曹操与麾下谋士智谋百出,后人在看待这一历史事件的时候,往往喜欢将它认作是曹操早有预谋、逼反关西诸将的一次战略谋划。
在这里,我并不赞同这种观点。这种观点有明显的唯结果论,即根据曹操平叛取得了大胜的结果,来反推平叛过程中曹操的神机妙算,最后再断定曹操是一早就有预谋,有准备的。
我的认为是,彼时实力恢复的曹操控制天子,想要讨伐关西诸将根本不需要“先逼反、再平叛”的蠢办法,只是曹操、钟繇都对他们推行的“羁縻政策”有着不小的自信,认为可以花最小代价降服羁縻已久的关西诸将,因此不顾其他人的反对,坚持了出兵关西、降服诸将的战略。
结果关西诸将的强烈反应和巨大实力不仅使得入关的钟繇、夏侯渊等将仓皇撤退,而且还引发了一场更大规模的叛乱。
只是计划落空的曹操彼时已经位极人臣、身份特殊,他再也不能够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