邈到峨眉山习炼药膳,著书千金要方。修道人与孙思邈一同常年研习百药,以茗载道,形成我国较早的一种茶药人群组织,这便峨眉道家茶学学派的起始。
据五灯会元载,自唐朝文宗公元827年时期起,我国佛教南宗大系临济宗门派,曹洞宗门派相继登陆峨眉山,大兴佛教思想,道家学派随之衰弱。佛教为世界最大的拿来主义宗派,凡是优秀的,符合佛教事业发展的,都一一收入教义全书。原峨眉山道家思想和创立的各大流派几乎六成左右被佛教临济宗门派收入其中。公元835间,峨眉山佛教临济宗门人灵龛和尚等人将临济气功、峨眉通臂拳术、峨眉剑仙术三合一,创建了我国最完整的“峨眉派武术”宗源。公元845由昌福达院禅师将原峨眉山道家药茶概念、道家养生经法和佛教禅悟思想融合,创立峨眉茶道宗法清律,形成最早期的峨眉派茶道宗源。
至此,峨眉山修身和修心的文武两派于唐王朝时期起,正式支撑起了峨眉山道教和佛教两大教义的平衡点,并发展至今。另外,目前关于峨眉山最为权威的地方志峨眉山志还对峨眉山历代重要人物作过较为全面的描述,如赵公明、三霄娘娘、白莲仙姑、东岳大帝等,虽然说过于神化了,但因这些人在峨眉山所创的一些门派或取的地名,至今还能一一见证。
唯一遗憾的是,今天的峨眉派武术和峨眉茶道,没能在峨眉山设立起宗源观瞻之地。峨眉派武术已分解成了四支不同的支系门派,他们分别在峨眉山市、乐山市、成都市和夹江县各自营生。峨眉茶道现已迁居成都,因“峨眉”字商标不能直接注册,只能更名为“巴蜀峨眉派”而申请商标注册,并成立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这种遗憾是国内少见的现象,与我国河南少林武术、浙江径山茶道的保护力度相比,这无疑是四川省相关政府部门的大意或严重失职。
峨眉派的历史遗迹和文物
由于峨眉山还有大量各类门派的历史遗迹和文物,于历史、政治和文化都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了解峨眉山各派的历史,只为更好地了解峨眉山各宗派本身的发生发展或消亡。作为现阶段峨眉茶道的传承人,我有必要编写这本峨眉派茶道书籍。有些历史可以忘记,但有的历史是绝对不能任人抹杀掉的。也许,有的读者会说他从来就没听说过有峨眉茶道,如果是这样,那是我这名接班人的错,我没有做好开发和宣传工作。外因只能说是我国8090年代以前的各种打打杀杀信息,让大家对我国多家武术流派有深刻的认同感,而对于文绉绉的茶道好像无从了解。直至本世纪开始,中国茶文化渐渐丰富多彩起来,峨眉派的茶道理论才得以迎来春天,希望读者朋友们从今天起,就当认识了茶道中的峨眉派了。
峨眉派茶道渊源
茶道中的峨眉派,始于公元845年间唐宣宗在位,由峨眉山昌福禅师今眉山人创立,创编茶道律谱峨眉茶道宗法清律一书。到公元880年授僧人茶法62人,公元881年交由万年寺隆元法师主持茶道律规。隆元法师是一名峨眉山本地人,对茶的种植和制作都较为精通,通过他的努力,峨眉茶道又溶入了一些种茶法和制茶法,并获得大量的民间俗家弟子的支持和修习。我们后来的当代人,大多都知道峨眉山历代高僧几乎都会种茶制茶,著名的中国名茶“竹叶青”、“峨眉雪芽”、“峨眉白芽”、“妙品”等,就是峨眉山历代高僧自种自制的极品绿茶之系列产品。
茶道的历史沿革
公元952年秋,隆元法师圆寂,其俗家玄徒多达200余人,纷纷前往参拜逝容,据单灵名谱一书载,这是唐朝时期俗家弟子对名僧最多的一次逝容参拜典礼。公元953年,峨眉茶道改由新到峨眉山皈依佛门的长安儒生能明和尚主持,同一时期还有大中律僧和隆达大师习茶授僧,但因佛事过多,终没长久下去。能明和尚在修佛之余,采用他对儒家学派的理解,首次将峨眉茶道的年历按儒家史记方式编写整理出来,用于传承记录峨眉茶道的历代承载人和一些重大茶道事件,名为峨眉茶法法历。能明和尚于公元995年获谥号能明法师,时年72岁。公元1016年,仁空法师和圣云禅师两人共同从能明法师手中接过峨眉茶道的主修权,大力提倡全山僧众修习茶法,便于佛教内修,对参禅者大有益处。这一时期应为峨眉山茶法活动最为兴隆的时期,有关峨眉山史册的书籍多有记载。
公元1071年圣云禅师圆寂,为峨眉茶道中人年岁最高者,享年119岁。公元1080年,峨眉山圣水阁果悟大师接手峨眉茶道。果悟大师原本为峨眉山佛家土建方面的专职僧人,对峨眉山水土十分了解,著名的养生玉液泉就是由果悟大师发掘出来的,后来著名的大词家苏东坡、黄庭坚等名人均在此落下墨宝。峨眉茶道在果悟大师时期进入了一个低潮期,加之峨眉山各门宗法林立,佛教门生从南北二宗分为更细的八宗佛教门派。各个山地都成了争夺范围。峨眉茶道修习者随之减少,果悟大师为峨眉茶道第二位广收俗家弟子学习茶道的主持者,并随俗家弟子前往峨眉山白龙洞今峨眉山白龙寺院一带考察地形,最后在这一地区开荒种茶达6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