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章 赶赴金陵(2 / 4)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立刻有伙计热情地迎了上来,他拿出自己的路引等相关文书,登记之后要了一间上房,此时已近中午,又叫了些饭菜送入房间。

    吃过午饭之后,李致远当即决定先去拜见南京吏部尚书张慎言,其实他内心也很忐忑,张慎言堂堂的南京吏部尚书,府邸在哪他都不知道,自己区区一介举人,搞不好张府的大门人家都不让进。

    最难缠的往往就是那些看门的,还得带点钱通融才行啊,而这几天的吃穿住行,他又尽量挑好的,银子也不多了,得抓紧时间啊!

    既然能在长安街开客栈,想必对南京高官勋贵的府邸是很清楚的,李致远和掌柜的套近乎,打听出了不少消息,知道了这位张尚书如今的住处,还得知他的名声在民间还算不错,清廉正直,只是听说现在身体不太好,如今基本是赋闲在家了。

    李致远按照掌柜说的地址一路寻去,到了张府门前,给了看门的小童几十文钱,让他告诉他家老爷,有故友亲属前来投奔,那小童收了赏钱,飞也似的去通传了,约莫了等了几分钟,那小童过来说他家老爷让李致远进去说话。

    李致远跟随着进了张府,里面并不算太大,走了没多久即到了书房,通传之后让李致远进去。只见有一老者端坐于书桌之后,面容苍老,须发皆白,着宽袍大袖的常服,但看起来还算精神。

    李致远先是弯腰作揖行礼,恭谨地说道:“晚生前科湖广举子李致远拜见张尚书。”

    张慎言和煦地问道:“不必多礼,你说你是老夫故友亲属,不知是老夫哪位故友?又有何事要求见老夫?”

    “晚生是汾湖叶家仲韶公的未来女婿,此次前来南京是为了在南京吏部挂名报备,以待将来能补缺为官的,这是老泰山为晚生写的推荐信,您请过目。”李致远将书信递给了侍立一旁的书童。

    张慎言露出疑惑的表情,这让李致远心里忐忑起来,人家不会不认这交情吧?

    但张慎言还是接过了书信,说道:“既然如此,贤侄先坐下喝杯茶,待老夫看过仲韶的书信后再来细问。”然后又吩咐书童为李致远上茶,这才展开书信,仔细看起来。

    李致远坐在下首的椅子上,也不太敢喝茶,心里七上八下地默默等待。

    大约半盏茶的功夫后,张慎言才放下了书信,奇道:“老夫先前还奇怪,一向正直耿介且退出官场归隐田园十年之久的仲韶,此次为何为了后生晚辈来信相求,原来贤侄是危难之时救下他幼女的少年英才啊,真是后生可畏啊。”

    张慎言哈哈笑道:“他在信里大赞你胆识过人,胸怀天下,不因循守旧,将来必能有一番大作为,极力推荐老夫对你予以重用,看来仲韶对你这个佳婿颇为满意啊。”

    李致远有些脸红,看来这个岳父对自己还真是不遗余力的吹捧啊,自己这次多半不成问题了,心里不禁高兴起来。

    “是老泰山过誉了。”

    张慎言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又继续道:“不过老夫还是有点奇怪,你只是今科会试未能金榜题名,按理说不该如此就轻易放弃科试啊,需知举人为官的前程可是大大不如进士的啊,你还年轻,老夫还是劝你苦读三年,以待下科春闱……”

    李致远腹诽道,还有个屁的三年啊,再过三年大家都得完蛋,可他能和叶小繁尽情胡吹,又哪敢和大明尚书说大明朝已经朝不保夕了啊,只得又编些说辞来糊弄老尚书。

    他沉思片刻,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故作心痛地说道:“不瞒张尚书,晚生老家在湖广荆州府,去年腊月就已经为闯贼李自成所占据,幸而那时晚生刚在武昌参加完秋试还未归家,之后又启程前往京师参加春闱去了,否则早已陷入贼手。”

    “后来在京师听闻武昌也在五月为张献忠所占,晚生就成了无家可归之人,是以才流落江南。”

    “晚生的父母虽已经亡故多年,但家园田产都还在,如今只怕都已经为闯贼占据,又哪里还能安心继续读书,所以这才想求得一官半职,他日亲赴家乡剿灭闯贼,以报国家。”

    李致远一番慷慨激昂的爱国之言说得张慎言连连点头,开口叫好道:“好好好,说得好!贤侄果然是忠勇可嘉,胆识过人,仲韶选得佳婿啊,若是大明多几个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心中皆思保家卫国,又岂会闹得遍地流寇!”

    张慎言颇为高兴,抚掌笑道:“既然贤侄已经决定报效国家,那老夫就尊重你的决定。”

    张慎言又想了片刻,这才说道:“老夫也为你想了一个好去处,之前徽州府祁门县出了一件大案子,庐凤总督马士英从老家贵州调一批亲兵经徽州到凤阳守皇陵,其中有八百黔兵过境祁门县。”

    “或因为在地方上有些不轨之事,且当时张献忠的贼军正在往东进军,徽州当地人心惶惶,当地百姓误认黔兵为贼寇,当地官绅乡勇将这八百黔兵堵在军营里给一把火全烧了。”

    “之后朝廷严查,徽州知府唐良懿最后虽未被追究,但有部分知县被撤职,如今婺源知县还空缺,正好叫你补上。”

    “婺源离湖广战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