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中央和mao主席“照顾山头政策”的需要。
高岗虽然在客观上具备了西北根据地代言人的条件,但能否升迁还要取决于**中央政策调整这个大的环境。在中国**第七次代表大会上,mao主席几次讲到了实行“照顾山头”政策的必要xìng,也几次检讨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初到陕北时没有重视陕北地方干部的失误。在**七大的讲话中,mao主席先实事求是地承认,“中国**有许多山头,有许多部分,内战时期,有苏区、有白区,在苏区之内又有这个部分那个部分,这就是中国**的实际。离开了这个实际,中国**就看不见了。”然后,mao主席极富哲理地说:“一定要认识山头,认识了以后才能照顾,照顾就能够逐步缩xiao,然后才能够消灭。”mao主席还在口头政治报告中专mén以西北根据地为例,论述了如何正确对待当地干部的问题,说:“我初到陕北,开头忽视了这个问题。这个边区是高岗同志他们一手搞起来的,因为我对这个问题处理不好,所以陕北人就讲闲话。有人说,陕北人只能建立苏区,不能当红军。出了这样的言论,是由于对本地一些军队处理不好。”“上面那些话,证明这些同志是受了气的。”“你走的路多,但是你失去了根据地,江西根据地现在就没有了;人家没有走路,但是陕北还是一个根据地。”
高岗等人搞起了西北根据地,西北根据地又成为中国**的“两点”(即落脚点和出点)。而以mao主席为的党中央又认这个账,并因此给予了特殊的关照,这才是高岗能够逐步升迁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三,粗中有细的xìng格与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
生长于黄土高坡的高岗虽然具有西北人的耿直和东北人的豪爽,但并非如有些人所言,只是一介没有文化的武夫。他虽然不是知识分子出身,但读过高xiao,上过中学,进过军校,受教育的经历也可谓不少。高岗确实有过赤臂冲杀、抡砖砸敌的举动,但他也善于察言观sè,揣摩领导人的旨意。与高岗共事多年的贾拓夫就曾经评价过高岗粗中有细,或者说是先粗后细的xìng格特点,他说:“一九三零年至一九三三年,我在陕西省委工作期间,高岗搞兵运工作。当初对高的印象,一方面听人说高岗很勇敢,从外表上也能看得出来,人是凶凶的;另一方面,感到他有些粗,水平不高,生活1ang漫。”“一九四二年边区党的高干会,检讨了边区党的历史,证明高岗‘代表‘了正确路线。我当时感到:‘不错啊,高岗还是粗中有细的。‘”
不过,高岗在工作中也确实有平易近人、善于与百姓沟通的特点。因此,在陕甘宁边区一直有较高的威信。在中国**陕甘宁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高岗虽然没有当选为书记,但他在选举中却得票最高。
高岗后来给人们留下了敢说敢干、雷厉风行,但说话粗俗、办事鲁莽的印象,所以经常被称为“二杆子”。但实际上,在中国**领导穷人闹**的那个年代,高岗的文化程度并不算低,况且高岗的xìng情外1ù,又极善言谈,加之土生土长的高岗非常熟悉陕北的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所以讲起话来很有煽动力,极易打动听众。
仅举两例。
一九四四年三月五日,高岗在延安纪念三八节集会上表讲话。他开mén见山地说:
我不是做fùnv工作的专家,也不是fùnv,要我讲话我就讲不出来。白主任(指陕甘宁边区fù联会主任白茵)讲得很好,因为她是fùnv专家,是fù救会主任。我今天1uan讲一气,有不对的地方,大家把它改掉。在去年开过这样一个会,我也讲过话,说的是怎样喂猪,怎样纺织,还不是那一套。……不过经过去年一年努力之后,今年是新的气象。就在这个礼堂里边,可以看得很清楚,每一个同志的手中都拿着一个mao衣,拿着一个针,挑来挑去。那一个同志手中拿着鞋帮子,锥来锥去。去年开会时,这种现象就很少。那个同志用mao团子在那里捻mao线,在去年这个现象就是很少。这说明什么呢?就是过去思想没有搞通,现在因为脑子搞通了,手也搞通了,手中拿着一个mao衣、一个鞋帮子、一个mao团子。这因为大家对生产有了认识。白主任讲得很好,思想改变了,手也改变了。从前说我这个手是写政治报告的,写大纲的,是政治家、演讲家。现在说我的手是捻mao线、织mao衣的,纳鞋帮子的。在思想上搞通了,行动就会一致,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在这里把什么东西不要了?把什么东西否定了?把什么办法否定了?就是说有一种一般号召--我们男nv要平等呀我们nv子要解放呀我们反对封建压迫呀我们反对贫困呀我们养娃娃,都要养活,把男nv搞得féiféi胖胖。这个话对不对?很对,但是问题在什么地方呢?就是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呢?我们能不能说天天在这个礼堂里喊,féiféi胖胖呀男nv平等呀反对贫困呀反对封建压迫呀天天这样喊,天天这样讲,能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天天这样开会,天天这样号召,天天这样讲,我也讲,大家也讲,这样能不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