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的女子萧绰就是历史上辽国的萧太后。
见到这个未来的辽国萧太后在他们大宋的朝堂之上如此的轻蔑官家和他们大宋,赵德芳便觉得当初真不应该把她从汴河里救上岸。即便是救上岸也不要给双手按她的胸脯给她排除腹腔里的积水,更不应该给她做人工呼吸把他给救活过来,当初,她若是一命呜呼的话,也就不会有今天的这般令他们这些个大宋的君臣如此的狼狈不堪了。
总之,在赵德芳看来,说来说去,当初怜香惜玉的他应该是负上一部分责任的。既然是自己埋下的祸种,自然也要由他来消除了。而且,他不仅有这个责任和义务,还有爆棚的自信:不就是一个弱女子么,芳哥出马立即把她拿下。
“皇儿,你且快快说来,今日不比往日,朕准你今个儿在这朝堂之上畅所欲言。若是皇儿你说的好,朕还会重重地嘉奖你,并准于你日后多多地参与朝政。”一筹莫展之际的赵官家,在听到站在小角落里的四子德芳竟然主动请缨,想到他聪慧无比,前些日子还给他出了一个“杯酒释兵权”的好计策收回了兵权,便就寄予厚望地满口答应道。
“谢父皇恩准,那皇儿就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赵德芳先是冲着面露喜色的赵官家拱手一揖,紧接着,便转过身来,看向身侧的大辽郡主,义正言辞的说道:“这位辽国的小郡主,本王对你方才所言俱都不赞同,唯有一点,你是说对了,那就是我大宋以及我华夏民族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我们的待客之道自然是优待客人的。
“只不过,优待客针对的对象乃是亲朋好友。至于敌人则就不拘泥于此了。我大宋与你们辽国非亲非故,自然也就不用遵守什么待客之道了。方才,本王的父皇用实际行动做出了最好的回答。至于,方才小郡主你所言,说你们辽国是遵守待客之道的,那么,请问,你们辽国借了别人的东西为何迟迟不还呢?难道这就是你们辽国的待客之道么?
“我华夏民族在几十年前的前朝把与你们辽国接壤的幽云十六州借给你们耕种田地所用,以帮助你们辽国解决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可是,这几十年过去了,你们辽国也发展壮大了,早应该把借去的又会是幽云十六州归还于大宋才是。而你们辽国不仅不提及此事,而且,还变本加厉地屡次犯边侵扰我大宋边境,你们辽国是何居心?想必不用本王挑明了,小郡主你聪慧过人应该心知肚明。
“对于一个经常没事儿找事的邻邦,我们大宋为何要遵守待客之道呢?若不是我华夏几千年来由不斩来使的古训,就凭借方才小郡主你那口出狂言、咆哮我大宋朝堂的部下和藐视我父皇和我大宋几千万子民的小郡主你自己,恐怕早就不会在这里了,而是被关押进天牢,等候斩首示众了。”
待赵德芳有理有礼有节地说出了这一番义愤填膺的话后,登时,站在他左手边的众大宋朝臣们,俱都摒弃了往日的成见,作为一个大宋国家的一员,心情颇为激动的他们,拍手叫好了一番。
就连自打进入紫宸殿就跟个没事儿人似的晋王赵光义,也在心里觉得他之前是看走了眼,此时的赵德芳让他韩建地投射出了欣赏和钦佩的目光,跟着其他左右的同僚们把手拍的山响,并带头叫起了好来。
而端坐于龙椅之上的赵官家,也是龙颜大悦,赞不绝口地一个劲儿地重复说着“我儿德芳说的甚好,深得朕意!”
至于站列在大殿右侧的众辽国使节团成员和跟赵德芳并排站立的辽国郡主萧绰,俱都愣在原地,被说的是哑口无言,面红耳赤,像是自己被人给抽了几个大嘴巴似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