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1章 新年的准备(2 / 3)  明末球长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能渐渐父亲,可到了新年期间,就要去各位慰问看好,毕竟朝的传统来,新年都不让人家过好了,人家可就要怨气满满的开始报仇了。

    不过,李向前却话了,“按照这个时代的传统,正月十五元宵节,是要开灯会,外城任由百姓出入十日,还有猜谜和杂耍等等,我和陈枭水打过招呼了,最基本的烟火他还是可以做出来的,大年三十那,还有十五那,都可以放一把烟火给所有人看,至于灯谜嘛,我另有打算,可以找外面的士子读书人征集,起码可以出灯谜的人,虽然依然是无趣的咬文嚼字,但读死书是不会了。”

    “原来如此,我你忙乎一早上呢。”

    这也算是一项给帝都老百姓的福利,原本的时候,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老百姓都可以到外城溜达溜达,看看这皇宫的景象,顺便猜谜,帝都人民的识字率还是不坏的,毕竟这里常年活跃着一群考不上科举,又懒得回家的“科举难民”,书生们有三宝,写书信,卖字画,开私塾,就是他们扎根帝都的法宝,在这样的激烈竞争带动下,帝都人民以极低的成本,完成的最基本的教育。

    的多了都是泪。

    当然了,1644年,崇祯皇帝内外交困,新年期间凄惨至极,自然是停办,而后,原本的历史上,满清入关,驱赶大量百姓离开家园,自然更是不敢让汉人百姓回到内城,更别可以进皇宫的了。

    所谓紫禁城,皇宫,也分内外,这不必细表,每年的传统,长老们也不好取消,况且这正是一个讨好老百姓,以及宣扬他们的理念的时刻,为了这一,他们实在是放弃了许多。

    简体字,由于教育不足,避免一次性步子太大,引起反弹,只能暂时还在用繁体字,不过,他们自己开的班里,都强制性的在使用简体字了,而李香君,卞玉京跑来拍的,长老微服私访记,也由于内容过于“不和谐”,不符合这个欢乐祥和的日子,所以就告吹了。

    几个身穿前明太监服侍的人,此时就在这正阳门大街上,摆起桌子,开始“收”谜题,以往这种事,都是帝都中央的官员们,每一家出几个来凑趣,今年这,也算是李向前等人推陈出新了,不过倒也有不少书生跑来凑热闹,前来送字谜的络绎不绝。

    事实上,他们的工作,一本《中国传统灯谜大全》就足够搞定,毕竟文字上能够出新的地方已经不多了,从诗经,到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宋词,明清,可以是越来越长,不是没有原因的,不过,在梁存厚看来,这是值得的。

    人是一种如同水一样的东西,需要流动,动作,才有焕生机的机会,每日混吃等死,无所事事,生活的再好,也容易堕落,不别的,就这几个太监,虽然因为改朝换代后,新朝廷似乎对他们没有什么好感,只是让他们打扫院子,盘点宝物,不打算用司礼监掌印太监,司礼监秉笔太监这样的要职,现在终于派上用场了,慢慢来,自然可以“重用”起来。

    不想进司礼监的太监,不是好太监啊,但不管怎么,他确实是把这些太监们的精气神调动起来了,起码李向前也在那连连点赞,比自己高中打工的时候,去散传单的那工作都来劲多了。

    他转头对旁边的赵佳人道:“也就是这样了,只要给官做,他们不在乎是考八股文还是考申论,连这灯谜都有人有兴趣跑来看看。”

    “那群官迷,哼哼,如果你是生在这个时代,估计也是一个官迷。”

    李向前不置可否的托着自己的下巴,此时两人都换上了青色长袍,头简单的梳好后,都戴着顶毡帽,里面的防弹衣和保暖衣都穿好,看起来轻便潇洒的很,比起鼓鼓囊囊的行人来,算是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典型,不过,看起来倒也像是这个时代的人了。

    “要不新社会就是好吗,像我这么一个普通人家的,如果在大明,估计已经没了,感谢你家啊,我还能往部队里走,最起码,部队可是世界上最最公平正义的地方了,弄虚作假马上会掉下来。”

    赵佳人似乎不是很高兴,道:“这些人,习惯了弄虚作假,都是被各种戏文洗脑的笨蛋。”

    李向前看了看愤愤不平的她,自然也是知道,这些书生,尤其是最近日子跑来的秀才,要么是利禄之心被憋得太久,以至于才过急躁,要么是太过俗气,酸腐,任何一个现代人事实上都不可能喜欢,只不过这个时代的识字率太低,扫盲班十年二十年是无法完成的。

    他笑了笑,道:“咱们那个时候,可是几亿人积攒出来的精英,玩出来的各种文字游戏,不别的,随便把后世的某某东西玩回来,就足够让他们伤筋动骨了,比如,冰比冰水冰,这个上联,我敢几乎无人对的出来啊。”

    “你找机会去让人对吧,不定还可以和那个吴名一样,把红楼梦弄在你自己身上,你就出名了。”

    “那哪能,我对自己的定位,可是学生课本里面,需要长篇背诵事迹的伟人啊,将来,咱也要找枪手,写个什么担的故事,什么棉衣的故事,而且还要写观后感,写出中心思想,思想感情,写不深刻,重写。”

    “祸害。”

    李向前嬉皮笑脸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