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0章 朴德欢抵京(2 / 3)  明末球长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还好,这个问题倒也不难解决,无非是……

    男人嘛。

    朴德欢没有来过帝都。

    他之前,一直是作为前去沈阳的使者,去探视那些“蛮夷”的动静,而此时,之所以被到了这里,自然是因为,对于帝都新政权实在没底,于是就让他这么一个卒子前来,而不是那些出身两班,世代为官,高贵而精通汉学的人们。

    朴德欢是人物啊,人物好对付。

    一旦朴德欢出了问题,坏了事情,导致得罪了帝都里的大人,或者那些乱贼实在做事不堪,提出的要求太过分,对于朝鲜王室来,直接杀掉朴德欢,把人头献给朝,,都是这子坏的事情。

    嗯,没错,这个时代的外交人员,基本上都是这个德行。

    可怜,悲哀,茶几。

    当然啦,朴德欢自己还是不知道这些的,他这是第一次来到帝都这座大城市,平心而论,比起矮沉闷的平壤,帝都无愧于当世大国都的气魄,无论是城墙还是紫禁城的建设,还有无数亭台楼阁的建设。

    不过,自然也有一些让人觉得尴尬的地方,由于长老会生产力倒退但绝对必要的“以工代赈”计划,大批帝都无业人员,或者闲散人员,乞丐,潜在犯罪者,都直接被动起来,夯实旧城区的土路只是第一步,而新城区里,虽然打地基必然要使用各种新式机器,事实上,矿业公司的长老们对于土木工程本就是信手拈来,不过,那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也是由这些劳动力来工作的。

    最起码,李向前完美的做到了,通过这个工作,将大量潜藏着老百姓之中的恶霸,意图勾结团伙,要求其他人,将那些“工钱”交给自己,不给钱就打,然后就要面对穷凶极恶的教导营战士,甚至不使用毛瑟枪,都可以将这些家伙瞬秒掉。

    能得到工资,工钱的劳工们,在现,那些前来手“抽头”的响头们,全都一瞬间被锁上了铁链后,去充实第一线的劳动者,也是倍感解气,干起活来,也卖力的,毕竟,钱进计算的工资,可是能够供应一个成年男子,在帝都的有品质生活,外加积攒三年就可以娶媳妇的标准。

    你给人一个月一钱银子,自然只能指望人家给你干一钱银子的工作,给了几两银子一个月,就可以期待几两银子的成果。

    当然,由此带来的恶果就是,新城区,也就是历史上南二环南三环所在的那片“繁华”地带,被这股生命之火,弄得干劲十足,而渐渐进入深秋的帝都,可谓是秋高气爽,舒爽怡人,虽然此时还没有沙尘暴的传,不过,从远处就可以感觉到,尘土飞扬,一地鸡毛的感觉。

    对于朴德欢来,这样的精神洗礼,也是蛮可怕的,他有些不自信的问道:“请问那边是何等的事务啊。”

    他原本的猜疑,能够一瞬间秒杀掉满清那些野蛮人的军队,肯定是熊虎之师,极其雄壮,必然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王者之师,那边如此的动静,自然是在练兵吧。

    “哪儿呢,那边是起大工呢,是什么,新城区,对吧。”

    “新城区?”

    “就是很高很高的大楼,可以住人,还有很多很多的亭台楼阁。”

    教导营的士兵,以这个时代的地球标准来,算是识字率最高的军队了,李向前的军旅生涯的经验,部队只要一有时间,就不能太过闲着,闲着容易出事,操练的一方面,另一面,各种文化教育也不许放松,先从识字开始,第一句就是那句经典的“我是一个中国人”。

    民族主义是双刃剑,不过针对军队,还是很好使的,他们总不能往外传播……那啥吧,所以,也算是一个很好的道路。

    当然了,在朴德欢看来,可没有感觉到,眼前的教导营士兵,有什么出口成章的文雅,部队的扫盲班毕竟是实用主义之上的类型,简单的识字,外加简单的算术,简单的看地图,时间概念,等等原本农业国没有的东西,对于现代化军队来,分清楚左右,了解时间观念,可是至关重要,别的不,许多人看二战书籍,觉得意大利面条弱鸡,其实,意大利北方的工业区军队,还是很有可看性的,但是南部的农夫们……

    “大工……这新朝初立,就耗费民力吗。”

    朴德欢觉得自己懂了,其实他没有懂,于是就继续走偏了,继续被带偏了,以至于最后走进了死胡同。

    对于朴德欢来,他所知道的历史,与其他人不同,而朝鲜历史上,几千年的属国历史,唯一的胜利,可能就是隋炀帝杨广打的那几仗了,于是,他就自动自觉的,将长老会套上了杨广的架势,起码,新朝初立,就征集民夫,修建如此大的宫殿亭台,基本上是非常愚蠢的行为吧。

    他哪里知道,长老会什么都缺乏,但就是不缺乏金子银子呢,这可不是浪费民力,而是妥妥的将养中产阶级呢。

    每个人都有局限性。

    考虑到了什么,朴德欢被安排在了礼部的某个馆舍里,还算是安全舒适,毕竟大明朝的虽然灭亡了,但是原本的架构还在,只要把某些腐肉刨去,就可以当做一架新的国家机器去使用。

    “安蓝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