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2章 共和(2 / 3)  明末球长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名高木正雄,正是妥妥的一个日本人。

    难啊,难啊,朝鲜这地方,不同于东北有着无限的潜力,基本上是杯具与茶几之间的,后世那是有美国干爹的大把金钱包养,每年几万精壮美帝军人用金钱和jingye(敬业)抚慰韩国少女,得到的大量资金,成为了韩国崛起的第一桶金,各种技术转移扶持也是不遗余力,难以抵挡啊,

    “所谓史书,谁人在意,不过,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才是我辈之心愿啊,这次终于可以将这些贼人剿灭,算是平了心愿,不过,日后这辽东该如何治理,世子可有可以教我的吗。”

    昭显世子自然不会将这种话题展开叙述,而是赶紧谦卑道:“岂敢岂敢,王只是一介书生,况且在这城内,耻为质子,有罪于朝,怎敢什么。”

    “呵呵,”李向前似笑非笑一下,“这怎么是你的罪呢,嗯,按照一般来,朝既然为朝鲜之宗主国,自然是有义务出兵为朝鲜平乱,前几年是有内乱,才算是搞的很难看,现在朝终于是安生了,自然是要出手帮你们解决问题的了。”

    李向前似笑非笑,他一直在全神贯注的观察着这个与自己同龄人的表情,现他在听到自己,“宗主国”这个词的时候,瞳孔稍稍起了一点变化,心中似乎稍有点明了,这个家伙,是在沈阳的这几年,被忽悠出来的野心吗,也就是不甘心当属国啦?

    这也是很常见的事情,年轻人,没受过什么挫折,总会有点中二的,不过,这个人三十二了,还这么中二,就不是年纪的问题了。

    昭显世子似乎有点想法,道:“大人,如果可以,王可以派人去平壤,向我家父王禀报喜讯,也让平壤可以早日派出贺喜使团,恭贺朝,不知可否呢?”

    昭显世子的意思似乎还好,不过李向前已经大致明白了此人的内心,这是在试探啊。

    “那你随便派人吧,城内还在搜捕藏身于百姓之中的叛贼,我让人给你带路就是了,至于你,嗯,这个我还没想好,你是直接回家乡去,还是去帝都,貌似这些,也不是我该的,这个问题,你就回信去平壤,一并与你父王讨论吧。”

    昭显世子忽然得了什么机会,终于可以把话题扩展到帝都,道:“之前听闻一些消息,的光怪6离,那帝都之中,崇祯先帝驾崩,李闯进京,还有那仙人下凡种种,王毕竟身在囚笼,寸步不得出入,只能听下人偶尔谈论起这些,不知道将军可否为我解疑。”

    李向前看了他一眼,这个时候这个人,问这样的问题,还是有亲满嫌疑的人问,自然是应该疑问一些的,不过,本着某些原则,他还是道:“这些不重要,你觉得重要吗。”

    昭显世子问道:“那什么是重要之事呢?”

    李向前斩钉截铁道:“未来,除了浩瀚无际的未来,这个世界没什么其他重要的,你可以问未来。”

    “未来?”

    “未来之事,以后之事,那才是重要的,还记得夫子所的吗,逝者如斯夫啊。”

    昭显世子想了想,问道:“不知道帝都是何等大才主政,万望告知。”

    李向前点点头,心你终于问到点子上了,“崇祯先帝确实驾崩了,而新君未曾立,这是因为怎么看,摆在台面上的人,都是如此的不似人君,所以我等暂时是以长老的身份,行共和之政。”

    “共和之政?共和……”

    李向前道:“古代周国,厉王暴虐,国人敢怒不敢言,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招呼,只用眼色示意一下,然后匆匆地走开,这就是道路以目这个成语的来历,你读过这书吧。”

    昭显世子的汉语绝对是非常标准,可以,这个时代的朝鲜,乃至于其他中国周边国家的士大夫,基本上都是一水的汉学家当道,这也是为什么李向前自信满满的可以以文化为纽带来统一亚洲,因为有渠道啊:“王当然知道,的是,那周王终于激怒国人,将厉王赶走后,那穆公与众大臣共同执政,号为共和,尔后,共和十四年,厉王死去,才拥立周宣王为王。”

    “对了,这一点,你写信的时候,记得回信去给你父王下,今年崇祯17年,就不必改了,明年开始,年号就是共和了,共和元年,可别忘记了哦。”

    李向前内心中其实非常钦佩昭显世子的老爹,可以在崇祯死后,顶住满人的压力,硬是在大明朝灭亡后,将崇祯这个年号,在朝鲜国内,延续了多年,直到……朝鲜自己也灭亡了,甚至于,朝鲜王族,事实上也不存在了……

    当然了,如果朝鲜王族们,对自己也来这么一下,也就是,在帝都宣布,西元1645年开始,国号为共和元年之后,朝鲜却还是坚持着那个什么什么大明的崇祯国号的话,对于帝都的他们可是非常大的压力啊。

    不过,问题不大,毕竟他们又不是蛮夷入帝都,虽然他们带来的改变,比起满清的还大。

    “好的,好的,共和是吗,可是这样,不就乱了……”昭显世子自然想的是,乱了纲常,本来,在沈阳这七年做质子的七年,也是他头脑渐渐转变的七年,起码对于原本的他来,渐渐的已经从许多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