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四章 这是我的地盘(2 / 2)  大宋帝国风云录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杀了他们不少亲朋故吏,彼此仇怨甚深。宋大哥之所以要二次造反,就是知道这些人肯定不会放过我们。”

    李虎听到蔡京的名字,脸色骤然变冷,狗娘养的东西。你给老子多活几年。只待老子在代北站住脚了,老子势必要杀了你,宰了你全家。

    “到云中来,到我这里来。”李虎断然说道,“我现在是大宋的汉王,是大宋地藩镇,云中路就是我地地盘。”

    吴思铭一直在祈盼着这句话,当他真地听到这句话之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地情绪。泪水突然滚了下来。

    吴思铭跪倒在地,磕了三个头,哽咽失声,“谢汉王恩典。”

    “你起来。”李虎敲了敲案几。示意吴思铭不要太激动,“其实我们是一家人,我和林冲、卢俊义、武松都有很深的渊源。上次我派人到淮南找你们,就是因为他们。可惜没能把你们救出来,为此一直很愧疚。这次好不容易又相遇了,我不会再错过机会,我一定把你们救出来。”停了一下,李虎又说道,“不过,现在我投奔大宋了,而梁山名义上又隶属于大宋地西北军。我想把你们拉到云中不是一句话的事。其中肯定要费些周折,我要和折家好好商量。”

    吴思铭自然知道这其中地麻烦。李虎突然提出来要梁山人。折家虽然不知道李虎的用意是什么,但势必会趁机要价。李虎又要损失钱财了。

    “折可求怎么说?”李虎指着原野手上的书信问道。

    “折可求说,二十日,他到宁武关恭候大同特使。”原野说道,“折家早有准备,这次谈判恐怕对我们不利。”

    “不会地。”李虎笑道,“折家如果贪得无厌,早就被人连根拔了,折家之所以能在西北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正是因为他们知道变通,知道进退,知道轻重。一个以武存世的家族从唐到宋,历经数个朝代而不倒,这其中的生存之术大不简单,很值得我们借鉴。”

    原野笑笑,不以为然。四百年地将门世家的确罕见,但这只能在中国出现。在宋之前,藩镇肆虐,将门显赫。到了宋,以文制武,将才稀缺,只能靠将门世荫承袭来支撑大宋武力。如果换一个方向,折家不是背靠中原,而是背靠北方,他无论在大辽还是西夏,他都没有今天的荣耀和地位。

    折家为什么在西北局势出现重大变化后马上要结盟李虎?原因就在如此,他必须确保西北将门世家的利益,只要北方有强虏,折家就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李虎是个汉虏,也是个武人,而且还是个藩镇,李虎在西北地展将直接关系到西北将门世家的利益。大家同在西北,反目为仇自相残杀只能好了别人,不如做兄弟,齐心协力经略西北,有财大家。

    “折可求的条件是什么?”李虎又问道。

    原野把信递给了李虎。吴思铭在当面,有些事情不能说。

    李虎仔细看了一下。折可求在书信里说了很多,但主要集中在西北策略上。

    大宋的西北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西夏的防御,一个是对辽国的防御。在大宋没有收复燕云之前,大宋是消极防御,虽然很多西北统帅提出了极具进攻性的弹性防御,但它还是防御,而且大多时候大宋还是采取消极防御,一味固守堡寨而不愿进行野战,即使大宋在夺取了天都山和横山,确立了对西夏的战略优势后,大宋还是以消极防御为主。

    童贯主掌西北军事二十年,他一贯采取地是积极防御,虽然他因此取得了很多战绩,但败绩同样突出。由此,枢密院、童贯和西北军将帅们在西北策略上产生了激烈地冲突,矛盾不可调和。当童贯战绩突出的时候,他曾主掌枢密院,但皇帝为了缓解矛盾,还是让郑居中主掌枢密院,以便在枢密院、西北军统帅和西北军将领之间求得平衡。

    如今,山后回归大宋,又增添了李虎这个强悍地藩镇,那么西北策略肯定要改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