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无法如普通的兄弟那般的。但客观来讲,若撇开其他因素,太子和晋王的身上都有一些值得他欣赏的地方,譬如太子的仁慈,譬如晋王的面面俱到。
他甚至想过,若是他与太子、晋王二人并非处在对立的阵营上,他或许还有可能与这二人成为朋友,甚至知己。
这眼前的端王无论是从前伪装也好,还是现在在他面前撕开脸皮也罢,他都对他生不出一丝的好感,倒是没由来的一阵厌恶!
端王目光凝注,冷冷的看着犹如惊弓之鸟一般的齐王,忽然觉得有些腻味。
猎物一旦戏弄到一定的程度,便没有再戏弄的必要。眼下齐王的心防和骄傲已让他踩得粉碎,他也没有必要再玩下去了。
端王左手负在身后,右手挥了挥,轻轻启唇道:“动手吧!”
齐王的眸中闪过一阵惊骇之色,摇头道:“你,你要干什么!”
端王唇角勾起一笑,“方才的两条路,四郎你选哪条?”
端王去刑房探过齐王之后,第二日便传出了齐王畏罪自杀的消息。
这个消息犹如一枚巨石沉入江底,掀起了滔天之浪。在这要审问宣德帝被刺一案的关键时刻,最重要的嫌疑人却这样无声无息的身亡,这实在是……
若是换做平时,此事引起极大的风浪必然会由此发酵,从而牵扯出一系列的人或事,可不巧的是,齐王身死的消息传出的当日,又有另一个更大的消息传入了永安。
太子接到边关急报,突厥不只是勾结了原先草原的六个部落,还策反了东北的高句丽和西边的吐谷浑。
怀化将军正全力抗击北方,现下自然分身乏术,眼看那高句丽和吐谷浑的军队就要逼近,他只好请求支援。
齐王的死讯在边关的捷报面前便显得有些分量不足了,如今朝中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边关战事。
太子召集众人共商此事,商议期间,辅国大将军孟善和西平郡公也曾请兵,最后被太子拒绝。
太子与文武百官就此事商议良久,最后决定派威远将军刘素为将,前去支援西北。
前往边境支援的将领定下之后,太子挥退众臣,自己一个人回东宫歇着,未过多久,端王便求见。
近来太子肩上的担子极多,身子也愈发的坏,他的神色十分的差,还泛着些许青白。
端王见状,忙上前担忧的道:“三郎何必如此辛苦?你瞧瞧你,脸色都这般了。”说着他佯怒地斥责了太子身边的人几句道:“你们是如何伺候太子殿下的,竟让他成了这般境地!”
周围的奴仆闻言立时跪下,连声求饶,太子对他摆了摆手道:“不关他们的事。近日朝中的事实在太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孤实在是应付得吃力,所以才会如此。”
端王闻言又道:“国事虽紧,但三郎应先管好自己的身子才是。”
太子点了点头,随后道:“二兄前来寻我,可是有事?”
端王道:“我前来此地,确实有事。三郎为国事操劳,我这个兄长虽愚钝,却也想尽些绵薄之力。此次北上,局势复杂,我心实在难安,我愿意请命与刘素将军一道北上,共退蛮夷。”
太子闻言抬头,目光落在端王的身上。
端王道:“北方局势复杂,瞬息万变,此次突厥的人来得又急又猛,我总觉得此事处处透露蹊跷,想要替三郎亲自前去一看。”
“届时,北方的情况待我看过之后,便可知晓。”
端王见太子的目光一直落在自己身上,连忙又道:“若三郎信不过我,也可派个你信得过的人前去查一查此事,毕竟最近这些日子的事情实在是太过蹊跷。”
以退为进,端王深暗此道。
太子见他如此坦荡,神色便缓和了几分,思索一番,将自己手头的亲信搜刮了个遍,最后觉得还是端王比较让他放心,便道:“此事便交给你吧!你与刘素将军一道,你于暗地北上,替孤亲自瞧一瞧,西北那边究竟是怎么回事!”
高句丽和吐谷浑便罢了,为何以往对南秦称臣的部落也开始浮现出勃勃野心,此事的确怪也。
端王点头,“必不负太子殿下所托!”
端王从宫中回到端王府后,心情很是畅快,愉悦的紧。眼下晋王和齐王都已除去,接下来只要再除了玄衣卫这个心腹大患,那他离成功之路便只有一步之遥了。对于太子和性命垂危的宣德帝,端王认为这二人早在他的掌控之中,实在无需担忧。
端王在离京之前,已亲自和崔缇碰过面,早已将一切部署下去。
等他此次北上除去薛珩和怀化将军这个心腹大患后,守在永安城的崔缇便可按照他们的计划行事。
端王看着幽黑的天幕上悬挂着的闪耀的明星,伸出右手,隔着遥遥的虚空,似乎已将那最亮的星摘入了自己的手中。
大业……唾手可得。
永乐观。
宁玖听闻齐王被擒的时候便差了人去寻了王四郎。
但最后她派去的人都没寻到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