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此次太子寒疾复发,让端王代他去办理这些事情,失了在百姓的面前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机会,但端王在能干也是太子底下的人手,端王做得好,又能如何?到最后这功劳还不是落在了太子身上。
除夕之后,宣德帝宣布封笔,但由于今年情况特殊,有诸地的灾情需要处理,是以明面上正月宣布封笔,实则宣德帝时不时的便要在御书房里处理政务,批复奏折。
元宵节过后,北方草原忽然传来一个大事。
突厥王庭发生政变,左右贤王欲杀老可汗取而代之,小可汗阿史那穆尔觉察此事,率一众亲系与左右贤王殊死抗战,最后成功将左右贤王斩于王帐之外。
阿史那穆尔将左右贤王斩杀之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肃清左右贤王等叛党余孽,凡是与左右贤王有关的人,一律斩杀,手段雷霆,对付叛党可以说是十分残忍。
这个时候老可汗已然病入膏肓,左右贤王已死,阿史那穆尔最大的威胁也就不存在了,这突厥可汗之位自然而然的落在了他的身上。
宣德二十年二月初,阿史那穆尔拿着宣德帝早先便授予他的旨意,成功从老可汗手中接下突厥可汗的职位。
原本为小可汗王妃的宁珊也由此被阿史那穆尔封为突厥王后。
而在此时,北上赈灾的太子一行人也已结束了他们的任务,启程南下,回返永安城。
二月初九,太子等人日夜兼程行了大半个月,终于抵达了永安城。
此番太子和端王北上赈灾与百姓同吃同住,救民于水火之间的事迹早已传遍永安城。
是以他们返京的那日,永安城的百姓早早便围在城门口,夹道相迎,迎接归来的太子殿下还有端王。
是了,此次赈灾时端王的种种行为,让好些百姓对他都赞不绝口,着实是赢得了不少民心。便是在永安城,现在人们提到端王,也不再是以往那个呆板懦弱的印象,取而代之的是仁慈善良。
此次端王和太子的差事办得极好,宣德帝十分高兴,在朝会上好好的夸奖了太子和端王一行人。
宣德帝原本对端王有些不甚满意,但经过此事后,对他的印象稍改,看他也稍微顺眼了几分。
因端王此次立下不少功劳,宣德帝赏赐了端王不少东西,以示嘉奖。
端王回到府后,幕僚公孙先生便求见于他。
端王将公孙先生请入屋中。
公孙先生已有几月未见他,此次瞧起他来比之以往竟消瘦了许多,见此,公孙先生不由得抚须一笑道:“殿下如今这模样,瞧着甚好!这次你北上赈灾,一路与百姓同吃同住,平易近人的声名,怕是已然传了出去。接下来听闻殿下仁慈名声之人,前来投靠者也必会更多。”
端王不掉几斤肉,怎么能体会他爱民如己?
端王闻言点了点头道:“公孙先生所言极是,这次的赈灾能处理得这般完美,也多亏了公孙先生献计。”
此次之所以能将这赈灾一事办得如此漂亮,其中自是少不得公孙先生的功劳。
公孙先生也不推脱道:“这些法子固然有用,但若非有端王这样的贤者去执行,某的法子又岂能奏效?”
他话音一落,与端王对视一眼,二人齐齐发出一声响亮的笑。
公孙先生忽然想到什么似的,一拍额头道:“对了,殿下离去的这几日,暗卫已查到了楚王的底细。这楚王府虽戒备森严,他的行踪很是神出鬼没,有时候经常消失十天半月,所以我怀疑楚王和玄衣卫关系非同一般。”
“玄衣卫?”端王闻言眉头微蹙,想起公孙先生方才说的话,不由恍然。
是了,平日楚王素来是以赴纨绔的样子示人,他时常以外出游山玩水为由出入南秦。他常常是上半月还在永安,下半月便至洛阳,再过半月,或许人又跑到江南去了。
原本端王认为楚王是真的纨绔,可而今想来……他的这些行为倒是有些掩人耳目的意思。
端王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便继续查。”
公孙先生点头道:“我也是这个意思,总之,这楚王其人不必小觑。”
端王又问,“这段时日太庙里的齐王那边情况如何?”
公孙先生抚了抚胡须,眸光微沉道:“这些时日来,齐王一直安分守己,并未有出格之行。”
端王闻言,不由一笑,表情略有些讥讽道:“是吗?安分守己?莫不是以为安分守己,我便没办法对付他了吗?等再过几月事情办妥之后,太庙那边便按原计划行事。”
公孙先生点头。
“殿下,既然你贤名已出,这接下来的日子便要好好利用这次机会好生招揽人才,赢得民心。”
端王点头,“先生的意思我清楚,不过眼下还有太子党在前,我若太过招摇,恐怕会引起宣德帝的猜忌,我们还是稳妥行事为好。”
公孙先生点头赞同道:“殿下此言有理。”
二月月底,天气由原本的寒冷渐渐转暖了些。三月份的春闱即开,南秦境内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