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4章:朝堂争议,宁玖获赏(2 / 3)  盛宠之毒后归来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国大将军孟善出列了,他虽已年近七十,但因常年习武,身子骨很是康健,一头略显浑浊的眼睛甚是矍铄。

    孟善道:“陛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卢氏母女二人犯了大过,自然是需要重罚的,否则日后还如何服众?今日她们胆敢逃脱隔离,难保他日没有人效仿。若日后身患虏疮,鼠疫之人,全都效仿此母女二人的行为,那一旦有什么灾害,我南秦岂不是乱了套了?”

    顿了顿,又道:“陛下,老臣南征北战这么多年,对于这种病可以说是最发言权的。要攻一座城池,十万大军攻上三五个月都不一定攻得下来。但若是这些传染疾病,别说是三五个月,便是一个月,就可轻易要了大半座城的人命。”

    “陛下还记得宣德三年,边关爆发的那场疫病么?整个凉城的人死了三分之二,周边几个城池全受牵连!事后,朝廷用了五年,又是迁移百姓,又是鼓励妇女生产,才将凉城恢复到以往的十之五六。所以以凉城之乱为鉴——”

    “今日这事,该怎么罚就怎么罚,且必须重罚!”

    最后一句,一字一顿,掷地有声。

    郑庸握紧拳头,心中对于孟善这番话恨极了。

    但孟善的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儿上,接下来若他继续为卢氏母女求情,必然会引起旁人怀疑。

    宣德帝皱眉。

    孟善早在四年前便已将虎符上交给了宣德帝,这三年来孟家行事低调,并无出格之处。孟善有两个兄长,都是跟随高祖打江山的时候折在战场的。孟氏一门以军功起家,虽不是什么底蕴深厚的门阀贵族,但也深受宣德帝的器重。

    孟善平时也是个宽和的人,似这种事情,以他的脾气原则上是压根不会参与的。

    宣德帝知晓,他之所以出来要求严惩卢氏母女,到底还是因为孟家人那护短的牛脾气。

    毕竟当年那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这么多年过去,虽已有好多人遗忘了,但身为孟婉的父亲,孟善是决计不会忘得。

    当初孟善的独女孟婉因难产而死,尸骨未寒之际宁晟便和卢氏搞到了一起。此事实在是让孟家的人意难平,这么多年一直耿耿于怀。

    但方才郑雍的话说得对,三十板子下去,卢氏和宁七娘两个弱质女流十之八九是撑不过去的。

    如今因为他的五十寿辰,宁晟已经在回京的路上,若是到了后到了永安,发现妻女都死了,这……

    宣德帝迟疑着,陈德见他如此为难,随后眼睛一亮,在他耳畔低语几句。

    宣德帝的眉头舒展开来,赞赏了看了陈德一眼。

    清了清嗓子,宣德帝道:“诸位爱卿所言皆有理,依朕看不如这样,卢氏母女二人的确有罪,但念在其二人为怀化将军宁晟妻女的份上,刑罚减半,罚金加至五百贯一人。至于东阳侯府宁氏六娘,心怀苍生,胸有大局,检举有功,朕特意赏越绫一十匹、茜绯纱一十匹,剑南交织罗十匹,西域琉璃一盏,南海珠珍珠十斛……孟卿以为如何?”

    孟善有些不满,正欲反驳,宁玖的大舅孟远忽然站出来,“臣以为,陛下此举甚好。”

    孟善看了孟远一眼。

    孟远压低声音道:“卢氏母女二人就算挨了这么多板子,也不一定能要到她们的命。用那些省下的板子给六娘换个好名声也是值得的,父亲你别忘了,六娘明年就要及笄了。”

    是了,宁玖马上就要及笄了。对于即将及笄的贵女而言,名声自然是越响亮越好,他这个做外祖父的巴不得全永安城都晓得他家的六娘有多好。

    孟善对于自己唯一的幺女孟婉心中是有一些亏欠的。

    当初南秦初立,周围的胡人蛮夷很是不安分,他大多时间都不在永安,是以陪自己这个女儿的时间也不多。后来她的宝贝女儿留下宁玖兄妹便去了,孟善更是将对女幺女的一腔爱意转到了宁玖兄妹的身上。

    孟善有两子,长子孟远,次子孟行。这二人的妻室所出的都是小子,直到前些年,宁玖的二舅母才生了一个小娘子。

    在孟家,小娘子的待遇明显比郎君要高,宁玖的两位舅舅舅母,都是极疼她的。

    孟善思索一番,觉得长子所言有理,便点了点头,“陛下圣明。”

    郑雍不由得松了口气。

    今日这事,让宣德帝和朝中众臣引起了重视,众人提议彻查永安一番,看看京中是否还有得了传染之症的人暗藏着,以免生出祸害。

    宣德帝下令,立时就有人去执行此事。

    于是此后的几日永安城的守卫格外森严,但凡有什么异常,都会被官府的人盯上,看看身上是不是得了什么不该得的病。

    此后的一段时间,永安城的治安是出奇的好,平时里小偷小摸的蟊贼都不敢出来活动了,唯恐被抓个正着。

    *

    明文堂。

    众人正专心地听着林瑶讲授琴艺,忽然听到外头传来一道尖利的嗓音:“圣旨到。”

    明文堂行课纪律极严,其中尤其以林瑶为甚,但天大的事又岂能大的得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