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9章 众人心思(2 / 4)  新纪元1912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给他一个总长?

    可这个念头却仅只是一闪而过,一部总长,这个位置拿出去根本就是寒碜他,到时没准正好给他一个借口顺理成章的离京。

    那……应该给他们一个什么位子呢?

    袁世凯的心里犯起了来!

    还是请人过来商量一下!

    袁世凯把梁士诒、徐世昌、杨度三人找到面前,没头没:

    “那个……李致远的事情,你们研究过了没有?”

    大总统的话却让三人不知何意,只是面面相觑的互视一眼。

    “那是应该好好研究研究的。嗯—”

    袁世凯拉了一个长长的虚腔,又说道:

    “这个石井特使到了大沽口,最迟明日就会到达京城,不出一个月,这事变就结束了,这事变一结束,国家就要由外而内,嗯,淮海经略使于此事变中,可谓是劳苦功高,不研究是不行的,千万不能凉了天下之心啊。”

    三人同时糊涂了起来,他们心里嘀咕:

    “这,大总统是以文刀对李子诚,现在这文刀砍过去了,他李子诚也受了,还要研究什么?难不成是研究怎么……”

    袁世凯的话却只让三个人心中都是无底。但是,谁也不敢悖他的意思,只好顺着他的话柄,连说

    “是的,是的,一定不能凉了天下人之心。”

    见他们三人都是一副不明白的样子,袁世凯便笑了起来,

    “大家别误会了,我的意思是,李致远这次立了大功,从陇海铁路再到胶澳事变,无不证明,他李致远是个人才,是个可堪大用的人才,既然是栋梁之材,那咱们就应该用上,省得外人说咱们中国人不得其用!更何况,现在国事初定,正值用人之时,所以,大家要想想,若是李子诚来了,应该用在什么地方!”

    大总统的话却让三人心下同时一惊,看样子,大总统是在留李子诚在京了!

    说真话,这三个人应该说称得上当代中国有本领的人,审时度势,运筹帷幄,都颇有点天才。可是,在袁世凯面前,他们却显得十分笨拙。因为袁世凯是天生的诡计多端,又善于『阴』阳无度。他的意思你似乎看或听都明白了,但他却摇头,然后再摆出一片不成道理的道理。你的成道理的道理也得服从他不成道理的道理。所以,每逢其时,即便你很有把握自己想对了,也得以敛口为上,但这会显然是不能敛口了。

    “农商总长一职较为合适!”

    全是不假思索的,徐世昌、杨度两人同时说道。

    “大总统,李致远长于实业,此早已为国人共知,以度看来由此人出任农商总长,主持全国实业发展,一可发挥其长,二可促进国家实业发展……”

    杨度说出这番话时,多少有些违心之举,其实更多的却是『私』心,打从辛亥起,他就跟在大总统身边献谋定计,成全了袁世凯一个又一个心愿,原以为袁会将内阁高职酬谢给他。谁知,这几年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现在,当初他视为只是一介“平商”的李子诚却即将进入中央,而他却一事无成,这如何能让他甘心,所以,他才会提出这么一个建议。

    至于徐世昌,这位在六个月前,袁世凯据新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刚刚受命的国务卿,却是在袁世凯提到将来李子诚的职务时,心下便犯起了嘀咕,作为袁世凯身边的老人,他岂会不明白大总统的心思,若是一部总长能酬安李子诚,怕大总统也不会请四人过来。

    在成为国务卿后,于徐世昌的内心深处,他同样倾向于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熊希龄建“一流人才内阁”的想法,因此希望李子诚进入内阁主持农商部,在他看来,在全中国,没有谁比他更合适这个位置,别人在那夸夸其谈的时候,李子诚所主持陇海沿线实业带却已显其形,什么是人才,这就是人才,这样的人才来内阁,只会对内阁有益。

    可这会,听大总统这么一说,徐世昌的心里顿时犯起了嘀咕,他隐约明白,大总统之所以为难,恐怕为难的还是因为以一部总长作酬,只会让天下人不满,当然更重要的李子诚不满,相比于一部总长,他李子诚还不如留在江苏做他的淮海经略使,然后慢慢的像现在控制江苏一样,沿着陇海铁路扩大他的影响力。

    但大总统却想留于中央,这样的话别说是一部总长,就是国务卿都不一定能入李子诚之眼,这中华民国政事堂的国务卿,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大总统的传声筒,如果想留住李子诚的话,怕也就只有总理一职了!

    在徐世昌、杨度两人说出同样的一句话时,梁士诒却出奇的沉默着,他的沉默看在袁世凯眼中,袁世凯只是在心下点点头,看来这里头只有梁燕孙还算是个明白人。

    在对人用人上,袁世凯无疑是双重『性』格之人,一方面他最喜欢的,是那种唯唯诺诺的人,而另一方面,他却又知道唯诺之人不堪大用,所以他知道,这会无论是徐世昌或是杨度不过只是为了表现出前者,虚言应付他罢了。

    他点着头说道:

    “嗯,你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