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立刻向上级汇报,该份情报立刻上报到最高长官那里。长官批示,配合行动,向王亚樵提供最容易获得他信任的人选,并包括武器、地图、日本大人物的三个月内行程计划等。人,选择的是同在黑道的霹雳堂雷家人马,他们与苗疆蛊术家族有很深的渊源,上溯四代,还有过家族通婚的亲缘关系。他们以‘暗杀日寇为亲人报仇’的理由先联络王亚樵,装作与玉罗刹偶然邂逅,很快取得了两人的信任。间谍网派驻东京的‘地灵’小组迅速窃取了日本主战派的几位大人物资料,秘密送达上海。同时,间谍网提供了一百枚最新美式定时炸弹,用于制造混乱,分散敌人的防御力量。因为有政府最高长官的支持,准备工作进行得无比顺利,六周内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顾惜春停下来,长长地吸了一口气,两颊微微有些潮红。
在叙述过程中,他的思想的确已经沉浸在那个战火纷飞、枭雄四起的动乱年代。彼时,只要是胸怀壮志的年轻人,都会奋不顾身地投身于救中国、救民族的洪流中去,或以身殉国名垂千古,或大难不死身登庙堂。那个时代,给了年轻人太多一战成名的机会,而不像现在的和平年代,每个人都活得平凡而安静,像大海边的一粒沙子。
叶天通读过各国史学家们编著的二战史,深知抗日战争初期和中期,国民党政府很好地担负起了“正面抗日”的重担。所以,政府“资助”王亚樵的情节,是真实而可信的。
“那么,后来出现了什么变故,才导致了政府与王亚樵间的火拼呢?”顾惜春解开了衣领上的两粒扣子,有些得意又有些惆怅地自问自答:“历史上有太多不可思议之处,远的不说,单说‘后羿射日’计划,只要王亚樵不节外生枝,很可能就要一次性地将日本政界、军界的十二位大员一起消灭,使之成为无头之蛇、无源之水,内部大乱,溃不成军。如此一来,等不到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就会撤出中国了。历史上后裔射的‘日’是太阳,我们射的却是‘日本国鼎盛命运’,由该计划命名为‘射日’,可见王亚樵是个文武双全、聪明无比的人。可聪明人总是会走捷径、出怪招,最后往往演变成‘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不得不说是历史的大遗憾、中国国民的大遗憾。”
叶天不想猜,只静静听结果。以王亚樵的能力、智谋、黑道号召力,如果能持之以恒地展开刺杀日酋的行动,取得的成绩必定不仅仅是历史记载的那寥寥数笔。他的死,是中国抗日阵营的重大损失。
顾惜春脱下外套,随手丢在后面的尸袋上,继续往下讲:“问题的关键,是王亚樵当时竟然异想天开,要把玉罗刹的‘咒杀’抢先一步用到政府身上去——”
司空摘星惊讶地“啧”了一声,吐了吐舌头。
叶天点点头,以王亚樵的人生野心、自身履历来看,做出那种事,是必然而非偶然。
“读过《王亚樵传》的人,一定会注意到‘1936年春夏之交王亚樵困居梧州’一节,就是在那段时间里,他的世界观、人生观有了天翻地覆的转折,由‘联合国民党抗日’转变为‘联合共产党抗日’。此一变,就将他送上了不归路、断头台。”顾惜春不无遗憾地扼腕叹息着说。
司空摘星恍然大悟,“哦”了一声,随即愤愤不平地说:“原来,黑道老大最后还是做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牺牲。那时候中国东三省沦陷在日寇铁蹄之下,全国上下最重要的任务是‘抗日’,国民党政府何必先拿着同胞之头祭刀?大敌当前,同仇敌忾才是王道,谁破坏了抗日大计,谁就是国家公敌、历史罪人……”
他的愤慨,只换来叶天的淡淡一笑。“翻史书骂皇帝”的事谁都会做,但却是纸上谈兵,无济于事,只适合做街头巷尾、茶坊酒肆里的饭后谈资。
历史记载,1936年春末,王亚樵偕郑抱真、许志远、余亚农、张献廷、蔡克强、王国屏等逃亡于广西梧州,居住梧州市西江岸一幢房子,改名匡盈舒,跟随人员分住于梧州市。李济深即与李宗仁、白崇禧商谈,对王亚樵加以保护,由广西省政府每月拨给500元生活费。王亚樵曾去南宁三次,见李宗仁、白崇禧,建议兴兵讨蒋,李、白拒绝。王亚樵梧州寄迹,处于绝境,国土之大无立锥之地,拟出奔延安,特密派余亚农、张献廷前往延安与中共接头。亚樵在困居梧州时作词一首,内有“闽海羊城兴义师”、“北顾延河非孤云”等句。
从种种细节看,王亚樵的“投共”已成定局。政府若不立即采取行动,恐怕被炸得人仰马翻的不是日寇战舰,而成了自己的办公大楼。非常时期实施非常手段,也是形势使然,不得不行,难说孰是孰非。
叶天轻轻咳嗽了一声,既不接司空摘星的“愤青”牢骚,也不接顾惜春的低眉慨叹,而是双手互握,一字一句地说出了另外一种观点:“顾先生,关于玉罗刹的‘咒杀’,昔日的‘黑室’还搜索到什么秘密资料?”
顾惜春随口回答:“还有很多,卷宗摞起来有两尺厚,都是玉罗刹隐居浙江奉化、宁波等地采集材料闭关炼蛊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证实,如果没有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她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